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地 气
落寞的花朵
闹 歌
鹁鸠声里又春深
汤王庙沟的来历
心安故乡
书林
郑州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心安故乡

——读《心归何处》《心有多远》

王运涛

近日阅读胡昌国的《心归何处》《心有多远》两本散文集,发现在作者丰盈的内心世界,对故乡的眷恋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一角。故乡是赋予了昌国生命、童年与亲情的儿时之乡和赋予了他人格、身份、性格的精神之乡,是他始终走不出的心灵原乡。不论是《心归何处》的追寻,还是《心有多远》的度量,都始终以“挚爱”作为情感的主线,既是对作者自己的童年与亲情、生命与人格的叙事,也是对赋予了他童年与亲情、生命与人格的故乡的叙事。反过来,身在异乡心属故乡的作者,又用深情的笔触赋予了故乡以童年与亲情、生命与人格。在昌国笔下,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更多地表现为对精神家园的寻觅和期待。

有人说,故乡有两种意义:一种是躯壳自我的故乡,另一种是心灵自然本性的故乡。胡昌国以故乡的乡村风光和环境为怀旧基础,以故乡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思念载体,以父母、亲人及自身坎坷的经历为思乡媒介,抒写了对故乡的“剪不断理还乱”的眷恋。这实际上也在印证,“故乡”不仅是一种实体性的存在,还可以作为个体的精神归宿。

我曾在一篇讨论乡愁诗的文章中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乡愁都是文化乡愁,既体现了民族文化生命力的强盛,也揭示出异乡游子对文化精神原乡的渴慕与追寻。这一点在先生的乡愁散文中似乎再次得到了印证。他对父母及家乡师友的叙述,对家乡民俗的回忆,对儿时故园经验的描写,均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份个人对故乡的记叙,未尝不是作者对故乡日益消失的乡村风貌的一份珍贵记录。心若在,梦就在;乡若在,情就在。一个人若能化乡情为动力源泉,勤勉做好事情,清风两袖,便可无愧“那”乡,无愧那“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