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面对不法侵害,不能总是“忍气吞声”
4分钟发布会
不只是透明度问题
“聘礼地图”折射怎样的婚恋观
禁止临时工执法
是法治应有之义
投7亿元为员工建房:符合政策
中国节日应“中国式”过
生命教育应当重视起来
“反腐影响经济”之说
太荒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生命教育应当重视起来

当各种虚拟死亡误导孩子时,家长如何应对?“青少年生命观教育调查”结果显示,不到四成家长主动与孩子谈死亡。当家长与孩子一起看到新闻、讲述类节目涉及死亡问题时,36.8%的家长主动简单谈及,只有两成家长在孩子要求下深入探讨。在“孩子目前所在学校进行过有关生死教育的讲座吗”这一调查中,选择“经常有”的仅占5.3%。78.9%的家长认为对青少年进行生死观教育“十分必要”。(5月31日《长江日报》)

笔者依稀记得,小时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一天,母亲捧着我的小脸说:“妈妈有白头发了。”顷刻,我趴在母亲的腿上号啕大哭。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只有祖母才有满头白发,父亲母亲永远都不会像祖母那样,这一切都源于我的成长和记忆是定格的。因为从来没有人跟我说过人都会老去,都会面对死亡,只是时间问题。而此刻,母亲的一句话却瞬间轰塌了我的信念。我们无法揣测,每个人究竟是在哪一个成长阶段、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对生与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

这是一个与人的一生相始终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令无数古今中外思想家苦苦思索的哲学问题。不同的人生观,对生与死会有着不同的价值评价,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观。毋庸置疑,在中国,人们对死亡的看法更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因而在面对死亡时,较多表现出的是恐惧、蒙蔽。由此,我们也能理解调查中只有不到四成的家长主动与孩子谈死亡。

虽然人们习惯于对死亡讳莫如深,但历史上许多思想家也给后人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想法。孔子谓“杀身成仁”,孟子曰“舍生取义”,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也阐释过:“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生命教育不同于生理知识。生命教育是让孩子从小学会对生命敬畏,知道珍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面对各种虚拟死亡误导孩子的环境,学校仅仅传授生理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在成长的不同时期,要让孩子对有限而可贵的生命都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体验,不仅要与他的年龄阶段和知识结构相符,还要有所预见。当我们的孩子从网络、游戏、影视、迷信等纷繁复杂的各种途径建立起对于生死的错误认知,甚至不惜代价贸然效仿,而家庭、学校、社会没有任何一方发现、指出并矫正,这种生命教育缺位的后果真的无法想象。同时,很多未成年人在自身不具备救人能力的时候挺身而出、见义勇为,最终却导致一人失足、多人丧命的悲惨结局,这种现象也并不少见。

很多教育都是伴随一生的,生命教育也不例外。只有对生命有所敬畏,才会更加珍惜生命、珍惜生活、珍惜亲人、珍惜一切;只有对生命有所看重,才不会轻易冒出轻生的念头,才不会在致青春的时候遗憾连连,才不会浑浑噩噩度过一生。因此,生命教育应当重视起来,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生死悲欢,体会生命的可贵,感受生命的喜悦,体验生命的意义。我们就从这个夏天开始做起吧。 向 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