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高考状元为何一路向西
为“官二代”遇袭叫好是种社会病
寸步难行因失信
别让“无机青年”怀疑未来
市场虽在
而电影之神缺席
会海淹没的是行政效能
国债拍卖
遭遇两年来首败折射啥
修订《食品安全法》
公众最期待的是什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别让“无机青年”怀疑未来

作家方方最新出版的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讲述了一个农村大学生的故事。农村大学生涂自强勤工俭学完成学业后,没有人脉、没有背景的他为在城市生存疲于奔命,最后积劳成疾到了肺癌晚期。方方感慨,“涂自强们即使努力奋斗,也不见得有个好前程;反观另一些人,或许什么都不做,但照样过上好日子。”(6月18日《中国青年报》)

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很像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所不同的是,《平凡的世界》悲观里有着乐观,虽然现实是艰难的,但前途是光明的。而涂自强的故事,不仅现实是艰难的,前途也看不到光明。小说开始,涂自强被大学录取,落榜女同学送他一首诗,其中一句是“不必责怪命运,这只是我的个人悲伤”。这句诗成了涂自强每次遇到挫败时的自我安慰。小说结尾,方方借涂自强的大学同学之口,问了一句话:“这果然就只是你的个人悲伤吗?”

“涂自强”是“徒自强”的谐音。那些出身贫寒,勤奋向上,却依然找不到出路的青年,正是现实中的“涂自强”。看到这部小说以及方方的描述,不禁让人想到了前段时间《人民日报》提到的“无机会群体”。而像涂自强这样的青年,则可以称为“无机青年”。

经过这么多年的市场洗礼,人们早就接受了竞争。市场有竞争,社会也有竞争,既然有竞争,那就有输有赢。而且社会是一种金字塔结构,这也意味着,与少部分人光芒四射相比,大多数人可能显得平凡平庸。我们不能保证终点公平,但起码应该保证过程公平。

“无机青年”的问题,恰恰出在过程上。现实中,一个人未来能够达到的高度,与其出生高度正相关。出生在大城市,自己是“官二代”、“富二代”,未来就能够走得高。这些青年可谓“有机青年”,伴随成长的是一路鲜花一路绿灯,只要他们稍微表现出一点能力,就能够破格提拔;即使他们没有能力,也拥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而出生在农村,自己是“穷二代”,那就可能像涂自强一样,虽然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机会总在隔壁,始终不肯过来敲门。这不是哪一个人的悲伤,而是一个群体的悲伤,一个社会的悲伤。

最可怕的不是没有现实,而是没有未来。现实艰难一点,并不要紧,只要有前途,年轻人愿意吃苦。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愿意在北上广做一名“蚁族”,拼的就是一个未来。可一旦没有未来,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带来的心灵创伤,将直接影响个人梦、中国梦的实现。这也是方方所说的,“靠个人奋斗上升的道路一旦被堵,取而代之的是拼爹、拼钱、拼关系,那国家的未来将没有出路。”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99万人,人数创历史纪录,也因此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而且未来五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还将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的高位。就业压力可见一斑。像涂自强那样,“毕业即失业”,恐怕不是个例。这也是我们担心的,当一部分人承蒙祖荫成为“有机青年”时,另外一部分人再怎么努力也是“无机青年”,将会带来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

野百合也有春天,别让“无机青年”怀疑未来。决定年轻人未来的,不能仅仅剩下出身和背景。如何避免“无机会群体”的出现,特别是“无机青年”的出现,这是一道现实考题。让年轻人相信未来,让奋斗成就未来,不应该是一个“中国梦”。毛建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