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掌故
文史杂谈
绿城杂俎
新书架
散文
郑邑旧事
lh369
lh35169
lh366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散文

唐时驴车宋朝船

王太生

唐时驴车的车轱辘辙印,宋朝船的一道水痕,总是在捧读书本的星空夜晚出现。

唐时的驴车,由东出关,一路向西;宋朝的大船、货船,在汴梁的河里忙碌。唐时驴车宋朝船,舟楫往来。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去扬州拜访朋友。返途时,在路边等车,总是错过。不是返程车刚刚开走,在路上留下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就是那车上,早已客载满满,不给机会。可以想象,如果早生一千年,我遇唐朝。那时候,唐时驴车出现了,远远地看到车上坐着一个男子,车前贴着个红红的牌子,上面写着“唐朝”二字,我恍若看到惊喜,因为它经常从我的梦里经过,于是,站在路边急急地招手。

唐时驴车总是戛然而止,车夫探出头,问一声:去哪?只要回一声要去的地方。于是,急促地扔下一句话:上车。

坐在驴车上看风景,偶尔会遇到一两个行吟诗人,骑在驴背上,摇头晃脑。

唐时的驴车总是坐不满,半途上带人上车,所以我才有机会。也许是舟车劳顿、颠簸,或者隔着若干个朝代,车上的人,显得些许疲惫,昏昏欲睡。我觉得,扬州离我的家乡很近,坐唐时驴车去从前那么繁华的城池,也不过大半天的时间。

驴车是唐朝百姓的交通工具,边远的地方以牛车代步,但不管什么车,稍不留神,违规驾驶,也会出交通事故。新疆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勘问康失芬行车伤人事案卷》记述,在唐代狭窄的道路上,有一个人驾驶牛车的速度够快,不能控制,压伤了的两名儿童,因为赔偿问题,打了好长时间的官司。

驴,是唐朝诗人们形神潦草的坐骑 。我喜欢看古人细雨骑驴入剑门的赶路姿势,老祖宗朴实的交通工具,有它千年的美感……

灵动的宋朝船,总是在北方的的河流上,逆光航行。停泊时,薄雾穿透树林,有几个春衣薄衫的高髻仕女,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富婆或者从前的官太太,身姿绰绰地站在风很凉的河边。大船上,有一个人爬上桅篷,做着开船前的准备。

宋朝船,不论是游船,还是货船,船尾也许会标有“东京港”、“开封港”的醒目字样。这样的一种表述,说明大大小小的船,来自何方。宋朝船的归属感很强。

因为路途遥远,所以适宜写词。

宋朝船在东京的汴河上往来穿梭,货船居多。一条条木船,首尾相衔。在过一座大虹桥时,总是要降下桅杆,水手站在船头拿着竹钩,防止船和桥埠相撞,岸上站着孑孑的人,手心捏一把汗,紧张地观望。这时候,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像在大声吆喝着什么,也想做些什么,手忙脚乱。

我有一段关于船的记忆。那一年,和朋友去江南游玩。返回时,在码头买票,才发现票已经卖光。

两个人孤零零地坐在码头上,发现停泊的客船,船尾有“某某港”字样。猛然想起朋友的父亲以前是那家轮船公司的,带着试探的口吻,上前套近乎,哪知船上的人异常热情,周到地安排我们到里舱休息,不仅免了船票,还招待我们。如果是在宋朝,估计还有一坛酒喝。

要走很长、很慢的路,付出的时间、精力成本,比现代人多。可是他们乐得远行,往来奔波,从不同的地方经过,带给我们许多,他们是远古大地江河上蠕动的风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