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暨郑州1/2013-06/25/05/2013062505_brief.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奋力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经开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奋力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经开区
海马(郑州)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线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厂房设计图
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新下线的两台盾构
宇通新能源生产线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门
龙工机械
商务休闲内港设计图
中央滨水大道设计图
东风日产厂区大门
东风日产生产线
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

奋力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经开区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4月,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河南省首个获批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规划控制面积158.7平方公里,辖国家级出口加工区(A、B两区)、省级国际物流园区两个专业园区,规划面积分别为2.7和50平方公里。全区聚集各类企业3000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205家,上市公司直接投资项目31个;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0家,占全省的近40%。

近年来,经开区大力实施“工业立区、科技兴区”发展战略,紧紧抓好一批重大产业基地和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培育形成“一强四优一壮大”的产业发展格局,以重大产业项目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保持20%以上。2010年、2011年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全省第一,连续四年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南省对外开放先进单位”,被省政府授予“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被省商务厅授予“河南省利用外资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对外开放先进单位等。2010年12月,经开区被工信部命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

先进制造业新城华丽转身

2012年,是经开区由工业兴区向建设郑州都市区先进制造业新城华丽转身的关键一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28.2亿元,同比增长1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2亿元,同比增长1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2亿元,同比增长26%;财政总收入46.7亿元,同比增长21.4%;出口总额7.08亿美元,同比增长17.5%;实际利用外资5.8亿美元,同比增长68.2%。

以国际社区为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按照“以区构城、产城融合”的理念,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特色,积极推动郑州都市区先进制造业新城建设,统筹考虑商业文化宜居区、滨河国际新城总体规划,通过规划引领、交通支撑、产城融合、配套完善、文化特色五大核心抓手,完成国际社区约32.57平方公里规划,规划人口35万人。计划投资460亿元,对规划区内53个行政村实施合村并城建设,建设10个安置区,对10.1万村民进行妥善安置。2012年,共启动13个村庄的征迁工作,征迁村民3506户,征迁人口15574人,187万平方米,当年完成4个村的整体征迁。开工建设瑞绣、瑞祥、瑞春以及村民安置小区7个,总开工面积167万平方米。

以招商引资为动力,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经开区坚持三大区域招商,即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区域招商;坚持六大招商方向,即面向世界五百强、国内五百强、上市公司、知名企业、主导产业、盘活改造六大方向招商。积极承接高端产业转移,吸引主导产业项目入驻,谋划对接高技术服务业项目。2012年成功签约项目22个,协议投资总额约1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81亿美元,省外资金37.2亿元。其中河南媒体港项目、台湾友嘉集团数控机床及叉车生产基地等9个项目已基本成熟。全区招商项目呈现出外资项目多、域外投资多、工业项目多、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良好势头。

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目前,经开区已经形成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0%,充分发挥了龙头产业的拉动效应。在加快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经开区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2012年新开工项目32个,总投资40.7亿元的东风日产郑州工厂扩建项目,投资40亿元的海尔创新产业园项目,投资5.5亿元的中兴产业园生产基地等一批主导产业项目投资力度强劲,有力地促进了产业聚集;投资13亿元的宇通专用车郑州生产基地项目,投资1.85亿元的百事可乐郑州灌装厂项目等20个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全区项目建设呈现出“开工快、投产快、见效快”的良好态势。

以对外开放为支撑,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外贸出口7亿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合同额2.17亿美元,完成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营业额3.8亿美元,境外投资1620万美元。郑州“无水港”项目于年初成功签约开通运营。河南保税物流中心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项目正式获得批复开始运营。出口加工区B区报批工作已顺利通过国家九部委联合会审,控规编制工作和产业发展布局规划编制工作已正式启动。

三大主体工作成效显著

2013年,经开区以打造全国一流的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基地为总目标,以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为主导,以强投资、夯基础、调结构、求提升为主线,以新型城镇化、现代产业体系和网格化管理三项工作为主体,创新机制,转变作风,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建成中原经济区产城融合的先进制造业新城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指标稳步增长。1~5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7.2亿元,增长7.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3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4.9亿元,增长24.4%。预计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2亿元,增长1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亿元,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9亿元,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亿元,增长51%;财政总收入27亿元,增长2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52亿元,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2.4亿元,增长20%。

主导产业日益壮大。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高技术服务(含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预计主导产业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占规模以上总产值的62%;完成工业增加值42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0%。其中,以东风日产、宇通、海马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完成总产值120亿元,实现增加值32亿元,整车产量达到12万辆;以郑煤机、河南龙工、中铁隧道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完成总产值26亿元,实现增加值7亿元。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1~5月,引进省外资金23.6亿元,同比增长61.4%;外贸出口约3.9亿美元,同比增长38%。新签约项目22个,协议投资总额约257亿元;在谈项目30个,总投资约377亿元;前期谋划项目16个,包括投资5亿美元的固特异轮胎生产、投资30亿元的北车集团中原区域总部和现代化产业基地、投资31亿元的友嘉数控机床生产基地、投资10亿元的联东U谷郑州汽车零部件园和吉利新能源汽车等6个项目。预计上半年省外资金完成26.45亿元,占年度目标的51%;外贸出口约4.2亿美元,占年度目标的52%。

重点项目稳步推进。1~5月份,新开工重点项目20个,其中省、市重点项目新开工15个,完成全年任务数的100%。全区118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0.8亿元,同比增长264.7%。

平台建设创新发展。充分发挥E贸易、陆港、郑欧货运班列等重大平台项目的带动作用。目前,经开区已成立口岸建设指挥部,力争全年引进30家电商、网商,初步形成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确保7月开通第一趟郑欧国际货运班列,力争到2014年开行班列50班次,实现进出口货值10亿美元;2015年陆港项目建成运营,实现年营业额250亿元,年货物吞吐量3000万吨。

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围绕建成“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加快产城融合、合村并城步伐。汽车城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完成,控制性详规已覆盖130 平方公里。今年以来,已投入拆迁安置资金13.1亿元,启动拆迁村庄 10个,安置房开工163.5万平方米。同时,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功能。投入资金8亿元,新建和续建道路60余公里,完成供水管网约15公里,雨污水管网20公里。投入资金近17亿元,新增廊道和基础设施绿化面积近35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培土塑微地形416万立方米,修建自行车道36.2公里,人行步道36公里,公交港湾30余座,栽植树木30余万株。

奋力打造全国一流开发区

目前,经开区正积极抢抓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新机遇,紧紧围绕“全国找站位,中部求突破,河南挑大梁”的目标,拉高标杆,自我加压,奋力打造全国一流开发区和先进制造业新城,为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有力产业支撑。要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加快产城融合步伐,扎实做好征迁工作,加快推进安置区建设和交通道路、生态廊道建设,努力在全市实现率先突破,把经开区建成“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

实施总量倍增战略。在“十一五”各项指标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巩固提升发展成果,持续高增长态势,未来三年内,着力打造三个千亿级产业,即以东风日产、海马、宇通等整车企业和大批零部件企业为代表,力争2015年整车产能100万辆,打造千亿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中国龙工、郑煤机、中铁盾构、宇通重工、海尔等重点企业为带动,到2015年打造销售收入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以电子、现代物流、E贸易、无水港、郑欧国际货运班列等为依托,到2015年打造千亿级高技术服务业。同时,GDP、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额7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要实现倍增,确保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在中部21个开发区中冲入前五,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提升招商选资质量和产业聚集效应。按照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格局,突出汽车、装备制造产业龙头项目带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速产业和项目集聚。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做到“三量”齐抓。一是抓体量,抓好大项目引进,突出抓好投资过十亿的大型项目、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二是抓含量,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财政贡献高、外向度高的优质项目,既扩张总量,又提升档次;三是抓增量,着力引导现有企业增资扩股,持续投入,做大规模,提高层次。

着力打造融资服务平台。通过创新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措资金,为开发区大建设、大发展提供财力保障。一方面采取BT融资、协议代建以及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实施合村并城和基础设施连片开发。另一方面按照“优选一批、培育一批、上市一批”的思路,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推动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在现有20家上市企业投资项目的基础上,计划年内再培育上市企业2家,到2015年至少新上市企业10家。

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将不断强化产城融合理念,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基础,以产业聚集为保障,不断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努力实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加大各类规划的编制力度,不断优化用地布局,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完善路网、桥梁及各类市政设施配套功能,确保建成区所有道路路通灯明。继续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六个切入点工作,加大力度,持续求进,扎实做好征迁工作,加快推进安置区建设和交通道路、生态廊道建设,努力在全市实现率先突破,建成“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

潮平海阔好扬帆。

一个产城融合、欣欣向荣的经开区,必将成为实现“中原梦”的强力引擎。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