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铁打折莫将普通旅客排除在外
主动装空调的校长才是好校长
公路收费“瘦身”
何时让愿景照进现实
吃得安全
才能免除怕与忧
西安城管执法亭出租给婚纱店
电视节目泪点低
折射出文化创新乏力
夺命的不是断头路
而是“断头的责任”
社会更和谐
取决于多数人的快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电视节目泪点低
折射出文化创新乏力

电视节目泪点低

折射出文化创新乏力

找对象的、选秀的都在哭,最近,很多人对电视综艺节目泪点低的问题进行了褒贬不一的讨论。只要是涉及所谓励志类的节目,都会出现台上台下泪如雨下的情形,不少网友调侃说,明星们泪点太低,煽情泪水好比那水管里流出的自来水。

其实,泪奔也好,煽情也罢,还不是为了同一个目的——收视率。收视率意味着“收金率”。在当今这个资讯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收视率意味着注意力,而注意力所代表的社会关注度,往往是广告金主们所看重的。当然,市场经济下,追求收视率无可厚非。电视台作为一个现代媒体,没有收视率就无法生存,收视率低就会逐渐被同行淘汰。

然而,为了追求收视率,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却越来越严重。你跳水,我也跳水,你选秀,我也选秀,你方唱罢我登场,无非是参与者不同,评判者不同。选手故事感人至深,草根励志比比皆是,恨不得不把观众泡在泪水中誓不罢休。

那么,电视综艺节目制作方为什么非抱着煽情、泪奔的指导思想不放呢?这背后折射出的,其实还是文化创新的乏力。

投资方总是想在风险最小的前提下,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在没有更大的威胁和挑战到来之前,甚少有人主动进行创新,所以才出现打开电视都是煽情,一看节目都是泪奔,仿佛一夜之间遍地都是励志楷模的怪现象。其中,不乏收视火爆的电视节目其实是舶来品,相当程度上借鉴了节目形式或直接购买了版权。不先学习、吸收,何来创新发展?但问题关键在于,收视率不是一味地过度消费观众的眼泪,创新也不是谁比谁的观众眼泪更多。

所谓“创新”,就是在求异的前提下,发现前所未闻的规律,发明前所未用的技术,实施前所未有的举措,创造前所未见的事物。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各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当看什么都一样的时候,观众也许会选择什么都不看。因此,如果不进行再创新,观众的眼泪流尽之后,电视综艺节目的收视率在一阵虚高之后将陷入低谷。 宋 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