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藏商业机巧的“游学”
能带来什么?
本科属素质教育
应当宽进严出
官员贪腐
是因为收入较低吗?
多“栽树” 少“插花”
“中国式离婚”闹剧何时谢幕
期待素点、雅致点的冯氏春晚
不同待遇
政府过“紧日子”需上行下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式离婚”闹剧何时谢幕

第一次为买房,第二次为孩子上学,半年不到,一对夫妻离了两次婚。南京上半年离婚数同比增70%,鼓楼区婚姻登记处不得不临时启用离婚“限号”措施,即排队预约领号牌。该区名校集中。(7月8日《现代快报》)

为买房离婚,为拆迁离婚,为孩子上学离婚……中国人离婚的理由不仅千奇百怪,还让人啼笑皆非。这也许在外国人看来是匪夷所思的,一纸神圣的婚姻随随便便就可以这样被亵渎吗?但是,不涉身其中的人是永远难以理解的,曾经的山盟海誓就是这样活生生地被现实困境所打败。

婚姻是男女两性以永久生活为目的的结合,是夫妻双方相互依赖的共同体,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合法性。在婚姻中,浪漫的爱情可以衍生出牢固的亲情,可以孕育出家庭的下一代,一家人健康、平安、和睦地生活,在很多人眼中便堪称完美的婚姻了。但是,现在的婚姻似乎总是在超越当事双方的把控范围,能“左右”婚姻的因素越来越多,婚姻的神圣性不断遭到挑战。

在利益驱动下,原本神圣的婚姻已经成为一些人规避政策的工具。“楼市有风险,离婚需谨慎。”今年上半年,上海、青岛陆续在婚姻登记处贴出了这样的告示。小学招生实施办法一公布,南京婚姻登记处不得不对离婚实施限号。不知道赶上离婚潮来登记结婚的“新人”们看到这一幕会有何感想,是嗤之以鼻,还是同情怜悯,抑或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他们的婚姻观,对婚姻和家庭的看法和态度,也许就此有了转变,原来在现实面前,人们得学会“识时务”。不知道“假离婚”家庭的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不是因为感情而一次次离婚会作何感想,对他今后的人生有着怎样的影响,我们不得而知。

照此下去,可以想见,若干年后,能携手步入“金婚”的人会越来越少,可以让人们对美好爱情加以赞许和期许的事例也越来越少。婚姻的神圣性不仅仅在于两个人是否对彼此的感情忠诚,更可贵的是对婚姻的尊重,对对方感情的尊重,对自己内心的尊重,不因一时悲喜而故意把婚姻置于风险之中。

对于人们在现实困境下做出的无奈选择,我们不能过于苛责,只是伴随“中国式离婚”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我们也不能视而不见。唯有祈愿,这场闹剧早早谢幕。 宋 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