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三千员工的“关爱大使”
救人小英雄赵东升
北三环高架10月底
与南阳路立交桥“合龙”
本科三批征集
志愿4669个
整治集贸市场
改善消费环境
我省大幅提高
工伤保险待遇
全市道德模范
故事汇金水首演
我市青年扶贫致富
带头人培训班开班
市领导督查指导
经开区防汛工作
高新区上半年
GDP逾68亿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救人小英雄赵东升

本报记者 孙志刚 通讯员 张 黎

在中原区建设路第六小学,有个小有名气的“雷锋式少年”,他就是救人小英雄赵东升。

2012年2月17日晚上7时,在郑上路西流湖桥北侧西岸省航海模型集训队院内,赵东升一家正准备吃晚饭时,突然听到有人喊:“我们快死了,快来救救我们吧!”起初,赵东升以为是有人在闹着玩,仔细听后,确实有人呼救。

循声望去,赵东升看到两个孩子陷入泥坑里。他先跑回家告诉了父母,然后沿着湖岸,向北跑了500多米后,找到一处浅水区,踩着湖面上铺着的几块砖和几根树枝走到东岸。

“天很黑,我一边沿岸边寻找,一边喊‘你们在哪儿’。”小东升说,他很快找到了两个小孩,一个被淤泥埋到胸口,一个埋到了下巴。

熟悉情况的小东升,找来一些树枝垫在脚下,轻轻踩着走到坑边,先拽住那名埋得较浅的小孩的手,用力往外拖,把这个小朋友拖出坑时,他的两条腿也埋到了淤泥里。小东升赶紧脱掉棉衣,裹住小男孩往岸边拖。这时,一位好心的群众也拿着两块木板过来,垫在男孩的身下,他们合力把男孩拉出了沼泽地。与此同时,小东升的父亲赵四新和同事也赶来救援。

第一个获救男孩叫明明,今年6岁,住在湖边的柿园村。提起当时的救援,参与救人的赵四新说,“坑的周边十几米全是淤泥,根本下不去脚,大人身体重,一踩下去就是一个几十厘米的深坑。”后来,他们找来树枝,垫在脚下,再加上垫木板,才走到坑边,把另一名孩子亮亮拖出来。当时,孩子全身都已裹着淤泥,就连耳朵里都是泥巴。 医护人员赶到后,经检查,二人身体没有大碍。

赵东升救人的故事不是偶然的,这与他的成长经历分不开。

东升爸爸学历不高,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只能对孩子说些实在话。“人的命是很金贵的,有时候搭把手,就能保住一条命。”这句话成了小东升的人生信条。

救下被小车撞伤的孩子、扶起被风吹倒的几十辆自行车、大雨中把雨伞让给他人……这些看似细微的小事,都是赵东升坚持做的,在别人危难之际他总能伸出援手,践行着助人为乐的精神。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