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炎夏给流浪者一个清凉的家
北部5对平行路将打通
郑州有个微博出租车队
公交更换真空轮胎
七夕牵手 表白真爱
大学生旅游市场走低
绿城还有多少法桐带来绿荫
wx3843
wx3846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炎夏给流浪者一个清凉的家
6次救助流浪女爱心救助送清凉

本报记者 陈思 李娜 实习生 张娜

今夏,郑州持续高温,“让救助站内的流浪人员享受清凉,让街上的流浪人员随时可以得到救助。”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市救助管理站高温中的救助更暖人心。

烈日下的日常救助

1日正午12时35分,太阳火辣辣地烘烤着大地,树上的叶子都被晒得耷拉下来。位于长江路上的救助站办公室内,突然响起了急促的电话铃声,正在值班的安置科工作人员周继伟接听了电话。5分钟后,他已经坐在了一辆救助专用车辆上。

“市民打电话说,在火车站西广场有个六七十岁的老先生,看着像是流浪汉,太阳好像把他晒晕了,咱们赶快去看看。”车上,周继伟简单地向记者介绍了情况。这是一台七座车,车的后排座上,整齐地放着三箱矿泉水,一箱面包,一箱毛巾。“这些东西是给流浪人员准备的,有时候在街上遇到他们,如果需要帮助就直接提供给他们。”

20分钟后,救助人员赶到了火车站西出口。记者看到一位头发花白、衣服破旧的老人躺在公交车站牌下。周继伟随身带了两瓶矿泉水和两袋面包,三步并作两步地奔到老人面前。他轻轻呼唤老人,老人有点中暑,周继伟一边拿着沾湿了的毛巾给老人轻轻擦拭,一边送上矿泉水,和老人耐心地说着话。

“家在哪里?多大年纪了?为什么躺在街上……”看老人精神逐渐恢复,周继伟和他攀谈了起来。原来老人是新乡人,姓王,常年在外流浪,以乞讨为生,由于高温天气,老人的身体有些受不了,出现了中暑征兆。

虽然经过长时间的解释和劝说,老人依然不愿意跟着工作人员回到救助站。周继伟给他留下了几瓶水、两条毛巾、几个面包,还将救助站的救助卡发放给老人,叮嘱他如果有需要,随时可以打电话求助。

“这种情况很多,为他们提供服务和帮助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我们只好给他联系方式,让他随时和我们联系。”周继伟说。

6次救助流浪女

7月13日下午5点多,工作人员接求助电话出现场,认出了一名曾经多次救助过的女孩。女孩情绪激动,不愿接受救助。工作人员回去后,立刻查阅了救助档案,并通知其亲人来郑接女孩回家。7月15日,救助站站长谢小卫从报纸上看到该女孩还在流浪,立刻安排工作人员梁新爱和冯俊前往现场救助。

“我们至少接了她6次了。”梁新爱介绍说,这名姑娘是南阳人,不知什么原因大脑受到了刺激,对人粗鲁,每天就在亭子中蒙头大睡。在救助站的时候,我们和她聊得挺好的,她说会回老家,不再流浪,可是转眼她又在街上了。

6次的救助,每次都是接到电话便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我们一定要联系上她的家人,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我们可以确定姑娘的精神很紧张,需要治疗。”

7月17日,女孩的叔叔终于从南阳赶到郑州,救助站工作人员将女孩交给了她的家人。

爱心救助送清凉

持续炎热,街头那些流浪乞讨者怎样度过?

几天来,记者跟随工作人员去街头救助,体验了烈日下的爱心救助。在救助站内,记者发现,为流浪人员量身定制的“清凉”措施无处不在:

救助管理站内受助人员的宿舍区,每个房间有两张床位,房间内配有电风扇,床上铺着凉席,房间内供应着可以降暑的绿豆水。

“我们今年夏天特意新增了两台太阳能热水器,保证进站人员能够及时冲凉、纳凉;购买了100斤绿豆、50斤白糖、200条凉席、500套单衣裤以及矿泉水、方便面等物品,每天不间断供应绿豆水等防暑食品,保证每名受助人员的饮食卫生和正常生活。”谢小卫介绍说。

昨日下午,在位于火车站广场的救助管理亭,记者看到,这里除了备有水、方便面等食品,还有“清凉小药箱”,“天热,有些人不愿意去救助站住,我们就给他们发放清凉油、人丹、风油精等防暑药品。”工作人员说。

在救助站内,为了防止夏季疾病的侵染,还加强了出入站体检,增加每日消毒和巡检次数,加强重点人群防控。工作人员拿出两个厚厚的本子,一个本子记载着接到求助电话的情况,一个本子写着救助落实情况。统计之后,工作人员告诉记者:“6月份至今,我站共救助受助人员1139人,救济927人,护送102人次,医疗救治110多人。”

“我们一直坚持24小时值班,并且公布救助电话68953510,希望来救助站的流浪人员能得到安抚,更希望街头流浪人员能安然度夏。”工作人员说。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