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郑环卫工人“爱心屋”启用
这里有家酸辣粉
亘古烁今越千年
新社区的新农民婚礼
“两张牌”监督“门里门外”
荥阳600亩土地收到“旱地龙”
中牟·国家农业公园“十一”迎宾
荥阳王村镇打造沿黄旅游经济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亘古烁今越千年
——走进登封市君召村
品味传统村落
在君召村,时刻能感受到静谧与厚重。
古色古香的关帝庙也是君召一景。

本报记者 李晓光 文 李 焱 图

君召村坐落在登封市君召乡,3000口人,三条街道。不起眼的小村落,只有走近,才能从中摸到历史的脉络、感受到文化传承的魅力。

“这里抬脚踢住秦砖瓦,伸手摸住夏文化,就连名字,都有讲头……”登封民俗文化研究者冯明鑫娓娓道来:公元前705年,郑庄公继父位做了郑国国君。他的母亲武姜与弟弟共叔段谋反,庄公剿灭叔段将武姜囚于城颖(今君召黄城),并誓言:不到黄泉不见面。庄公后有悔意,在召见颖地官员考叔时,考叔献计,挖掘地道至黄泉,然后母子团圆、冰释前嫌。君召便由君子之召、君王召见之意得名,这段“掘地见母”的故事被多种史书记载,1926年还被京剧大师高庆奎、荀慧生、金少山等搬上舞台。

行走在君召村的成德街上,街道两边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夹杂在现代建筑中时隐时现。看到有外人关注,村民们窃窃私语:“是不是来保护咱们房子的?”

冯铭鑫介绍,君召村原有土围寨,南北长1.2公里,宽900米,设东、西、南三个寨门,始建于明,重修于清,毁于上个世纪60年代。

沿着君召村庙前街西行,绿树掩映中,一幢造型别致的院落便映入眼帘,这便是占地3500平方米、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的张家围院,也是君召村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村民对张家围院津津乐道,是因为“小院子”出了一位“大人物”——原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栗亚(小名张坷垃)。

栗亚1917年生于君召村,1935年在登封县师范学校读书,受革命思想影响,与其他进步学生一道闹学潮、反对学校制定的陈规旧律。学校当局对闹事者进行镇压,他逃往西安,找到党的地下工作人员,1937年经介绍到延安抗大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争,曾任新四军旅参谋、营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副军长、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北京卫戍区司令员等职,少将军衔。2005年2月14日于上海逝世,享年86岁。

从外观上看,张家围院呈椭圆形,形似福建土楼。据记载,张氏祖先明朝迁徙君召。传到第五代,达到130多口人,家门兴旺。现在保存的是张家分家后的房屋,砖石和土木建筑结构,院子是四合院建筑结构,房内主房、套间、客厅等一应俱全。新中国成立后,大宅院分给了纪姓、仝姓和刘姓等四户,这个院子就有了东门三个,北门一个,西门两个,南门两个。张家围院内有原来的五处宅院,变成现在的10户人家。

张家后人——80岁的张长海回忆,院中的老房子都有100多年了。西院墙外有窄巷,北通成德街,南到张家牲口院和张家大门前。巷西住着几户人家,再往西便是君召古镇的寨墙。南门外通往西南巷(拐)有一条巷道,能到南寨门。东墙外原叫张家拐儿(张家巷),长400米,宽3.5米(现为2.5米)。围院内最早有五处房屋60余间,院外两处,房屋24间,总计房屋84间。曾有诗曰:

张家围院土坯旧,两条窄巷南北幽,四合院落五门开,疑是闽南土家楼。

保存完好的“万生堂”是君召村的另一亮点,清朝时期曾经作为药铺和杂货店。北屋为临街房,当地称过屋,房子为三间,房深5米,长9米,朝北有宽门,四扇门,后有一门。墙壁为砖石建筑,屋顶为二梁起架,且有八个砖柱,为墙倒屋不塌的建筑格式。在屋正中顶上写有“大清同治二年五月初九日动工修造”,距今已有140余年。据了解,这座四合院为清代大滹沱村一个姓仝的所盖,后被姓赵的买下,保留至今。目前四所房子都多年失修,东西厢房濒临倒塌,无法住人,如果不及时修缮保护,这座清代民居也有倒塌的危险。

举头是景,低头是史。颇具特色的张家围院、保存完整的万生堂古商号,还有古色古香的关帝庙……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