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新书架
知味
随笔
散文
阅汉堂记
lh37171
lh381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散文

桃之歌

王镜镔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诗经》中对桃花最早的赞美。桃花是春天百花盛开时节重要的一枝,无论是山野,河滨,还是公园都有它的倩影,它和春梅一前一后抬着春姑娘的大花轿飘然而至,春梅放下轿子悄然而去,桃花仙子和牡丹仙子并蒂开,成了春天舞台上最亮丽的一对姊妹花,没有它们,整个春天就会黯然失色,失去美丽的标志。春天里,千峰竞秀,百泉争流,都离不开桃花的点染,蜜蝶纷飞,燕雀蹁跹,离不开桃花织就的锦缎;即使寒流来袭,气候逆转,突降大雪,织锦的三月桃花雪也会成为春天一道奇异的风景,绚丽不亚于北极之光。因此,歌颂桃花的诗歌古今不绝,“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代的流行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九妹》《虹彩妹妹》无不以桃花、美女、爱情为正副主题,抒发出人们对它的赞美,对爱情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鲜桃是夏天的靓丽风景线,是中原夏季的标志性硕果。民谚曰:“桃保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千百年来人们对它营养价值有了深刻的认识,中医认为鲜桃性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果酸,是树上面包,营养价值很高,上至九十九,下到刚会走,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可食用,甚至可以躺在树下嗅着奇香吃饱,不会产生不舒适或生病,因此,桃树辟邪,是吉祥树,鲜桃被称作寿桃,入诗入画,给人贺岁贺寿的国画往往是画大鲜桃和长寿星,有的还画有几个胖头孩,煞是喜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满天下”,比喻培养众多人才,大中学校园里常见成排桃树,春华秋实,风光怡人。古代大文豪苏轼有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我要说:“日啖鲜桃三十颗,人人争作中原人。”

四季开花,灿若云霞,三季挂果,果香醉人,这是桃树的最大特征,过去多年它一直是夏天的大餐和盛宴,如今由于高科技进步,让它四季开花,三季结果,造福人类。初夏,状如馒头的鲜桃就上市了,有红桃,有白桃,毛茸茸的,香飘四野,像金元宝一样吸引人的眼球,像鲜鱼鲜肉一样吊人胃口,即使桃核和肉粘在一起,性急的人们恨不得连肉带核一口吞下去,《西游记》中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险西天取经,找不到斋饭时就是这样吃桃子的。孙大圣吃的蟠桃原来只是传说,现在已成了现实,蟠桃个小,形状特别,像压扁的柿饼,心红边青,绒毛镶边,很像孙大圣的小红脸,咬一口很甜,略有酸味,掰一块像吃了夹心饼干、巧克力,让人回味无穷。如果说毛桃像胡须满脸的武生,那么彩绘遍身、皮肤光洁的油桃则是戏中花旦,耐看可口,自成一景。中伏和末伏离核桃上市了,它比黏核桃更清爽,更甜美,前者解决人们的温饱,后者解决有口感选择的小康。以前能吃到它就觉得很幸福了,你用手一掰,它芳香四溢,汁若牛奶,肉若鲈鱼,脆如优质红富士苹果,咬一口三月不知肉味,把夏天的美食推向高潮,不吃它会后悔半辈子。人们习惯于把成熟的成功女士比作红桃皇后,在扑克牌中它是老大、花魁。

过去北方秋天的水果基本是苹果、梨、葡萄、哈密瓜、大枣主宰,现在多了桃氏家族的新兄弟——猕猴桃,瞧,它个头不大,从藤上靠人工架子搭起长大,色泽不如白桃红桃,平淡如铅球、秤锤,但桃不可貌相,营养不可斗量,它富含二十多种营养成分、微量元素,是新世纪原产我国的水果之王,新西兰从我国引种后把它发展成为国果,出口赚了大钱,因此,它像流星锤一样甩开膀子,抡圆棒槌,在琳琅满目、日新月异的水果市场击败众多竞争者,成为一匹脱缰的黑马,把人们带向更富足的生活。

过去冬天是南方橘子、橙子等水果的天下,现在,冬桃也异军突起,以物美价廉、口感特别、营养丰富占据一席之地,正和反季节的蔬菜瓜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牡丹、迎春、菊花等各花相比,前者主要有观赏价值,给人以视觉愉悦和精神享受,却无食用价值,但桃树开花结果,既有观赏上的美丽,入诗入画,又能食用,给人健康和美丽,它超出了许多名花异草,因此,任何对桃花、鲜桃贬义的称谓都是对这个大自然赐予人类福果的亵渎和不敬,应坚决摒弃。

桃是春天的罗裙,夏天的福康,秋天的精灵,冬天的念想,每个人都应该为它弹一支名曲,唱一首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