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新书架
知味
随笔
散文
阅汉堂记
lh37171
lh381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阅汉堂记

倒立

张健莹

古玩市场有固定的古玩商店,逢周末会有更多的撂地摊儿的,常常有些新鲜物件。

看到这个小玩意时已有人在围观了,知道它是汉代的古陶,没人能认识它到底是个啥东西,这物件个头太小,形象也不一目了然,围观者散去,我这算是捡漏了。

小东西不起眼,它到底是什么物件?——它是个倒立的人,是汉代百戏里不可或缺的角色。就我现在的收藏汉代乐舞百戏中的主角们已经颇丰了,舞着长袖的跳着七盘的打着建鼓的都有了,百戏中的俳优形象大大小小的姿态各异的也有了,缺的就是倒立的人。

倒立是汉代的杂技,当时称为杂戏。倒立顾名思义就像图上的这位,双手着地支撑全身,双足在上,腿部从膝盖处折叠起来。与常人相比,头朝下腿朝上可不就是倒立嘛。这只是倒立的定格,稍稍行动起来,就是倒立手行,是双手撑地,用手代足后前后或左右行走。

倒立就是顶功,离不开腰腿筋斗等等基本功,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汉代的倒立有独立表演的,大多是掺杂在其他歌舞俳优侏儒谐戏一起表演。汉画像砖上就有七盘舞、跳丸、倒立同时表演的场面。现今的杂技技艺再高,也都缺不了杂技看家的本事“顶”功。

汉代生活里有的汉俑都会有,杂技倒立也无例外。常常感叹汉代工匠的心灵手巧。

很多年前我在浚县采访一位专门做戏曲泥人的王庭良大爷,他正在捏断桥戏出,是白娘子怒斥许仙,我总以为他是看熟了白蛇传记住了这个造型才能捏出的,不想他很自信很不讲理地说:“我说他是他谁就是谁。”很多年后我才理解了这就是草根艺术家的非理性,这也是草根艺术家们对写意艺术的理解——以形写神,形到意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