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水龙头铅超标不是不能防
政府回复别考虑太长远,让人忧心
公民不能成为“透明人”
对楼顶别墅执法
城管怎么如此“温柔”
“开天眼”培训班
“保障房”
岂能变成“福利房”
文化产品也该有儿童标准
珍惜网络“意见共同体”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化产品也该有儿童标准

“去死”、“去你的”频频出现在广州梁女士6岁儿子口中。问他哪学的,他竟说跟《熊出没》主人公学的。梁女士看了一集,仅十多分钟就有21句脏话。频繁出现的砍伐、滥用枪支等画面也让不少家长担忧,纷纷建议别让孩子看了。(8月9日《羊城晚报》)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脏话连篇的动画片能在各大电视台播出,反映的是我们对文化产品审查、分级管理制度的漏洞和不足。历史的车轮驶过,岁月流转间,在国家正确的政策引导下,我们的文化产业日渐繁荣。无论是文化产品的产量还是质量,均获得了历史性地提升,以至于一时间文化产品层出,让人应接不暇,这是我们应该为之高兴,甚至欢呼雀跃的事情。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社会是多维的,透过繁荣的文化现象,我们不妨有些冷静的思考,冷观喧闹背后的问题,反思一下为何这些容易引发不良后果的内容和镜头在审查阶段为何没有被发现?

从孩子跟着《熊出没》的主人公学说脏话,到儿童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片段将同伴绑起来烧烤酿成悲剧……由于儿童照猫画虎,模仿动画片中情节引发的社会问题日渐突出,该如何看待动画片内容引发的问题也引起社会的热议。毕竟,动画片的受众是是非观念尚不清晰的儿童,此阶段的孩子正处在建立是非观念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其行为很容易受影视作品的影响,而动画片作为孩子们最喜欢和容易接受的文化产品形式,对孩子的成长和道德价值观念的建立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孩子的心灵犹如一张白纸,这张白纸终将呈现的图画,某种程度上其实是成人社会的“杰作”。看似不起眼的一句脏话,犹如一颗石子丢进了平静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仿佛不经意间的一个暴力镜头,就会像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那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就可以在数日后引起相距遥远地方的一场龙卷风。这就相当于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每个孩子都是坠落人间的天使,如何让我们的天使不被世间的污浊侵袭,是每个成年人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如何对待动画片中的不良内容,认真审查,防微杜渐,是我们无法回避更不应该回避的命题,这是我们的职责与使命,必须用心对待,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马虎和大意。

在食物上,我们有儿童食品,在服饰上,我们也有儿童标准,其目的都是保证儿童食用的安全性。那么,面对动画片这一精神食粮时,我们也该有儿童标准,也该有儿童文化产品安全的概念和意识。面对孩子纯真的双眸,这根弦不能松,因为它决定了我们是否可以放心地把一道道文化大餐放在孩子的面前。 宋 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