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掌故
新书架
知味
养生堂
博古斋
散文
lh37169
lh3820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博古斋

苏轼与医药学

夏 吟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其诗、词和散文,都可以代表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许多识字不多的人,也都知道苏轼苏东坡的名字。但对于他在医学方面的研究及成就却鲜为人知。

苏轼在深入研究和发展文学的同时,对古代医学成果非常重视,尤其推崇《难经》,说:“医之有《难经》,句句皆理,字字皆法,后世达者神而明之,如盘走珠,如珠走盘,无不可者。”他对那些不重视《难经》的“俚俗医师”非常反感,指责他们:“不由经论,直授方药,以之疗病,非不或中;至于遇病辄应,悬断生死,则与知经学古者不可同日而语也。世人徒见其有一至之功,或捷于古人,因谓《难经》不学而可,岂不误哉!”

与苏轼同时代的名医,如精通《伤寒论》的庞安时,治眼病名家王彦若等,因苏轼的虚心好问、勤问而成为苏的好朋友,交往很深,经常在一起谈诗论对,切磋医学。苏轼在用心收集各种药方的同时,还予以检验推广,有不少药方还经过他自身的体验。

苏轼研究和学习医学不光是为自己治病延寿,更多的是为民众救死扶伤。在密州曾推广过《济众方》;在杭州也常作稀粥药剂为民治病,并捐黄金五十两建“安乐”义诊诊所,庞安时就是这个诊所的坐堂医师。仅三年就免费治愈上千人;在岭南他曾用姜、葱、豉三物煮浓治瘴毒,“散饮疾者”。沈括也很精通医学,熟悉药物药理,为此苏、沈二人成了好朋友,经常在一块研究医药,成就了《苏沈良方》十八卷,《拾遗》两卷,共二十卷,一百七十余服药剂方,“为世所常用,至今神效,即有奇秘之方,世不恒见者,亦无不精妙绝伦,足资利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