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5版:都市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丁荡敌: 将志愿服务进行到底 本报记者 郑 磊 从“大学生志愿服务贫困县”到北京奥运会,从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到洛阳世界邮展……大学生村官丁荡敌成了奉献的代名词,“多年志愿者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将志愿服务进行到底。”丁荡敌说。 2007年,面对众人的不解,丁荡敌放弃留在郑州工作的机会,报名参加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贫困县计划”,来到平顶山市鲁山县尧山乡。在这里,丁荡敌品味了人生中众多“第一次”:第一次喝带咸苦味的水,第一次吃没有一丝油花儿的面条,第一次在学生自备桌凳的教室上课……“虽然我做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当地的教育状况和生活条件还是深深震撼着我。”丁荡敌说,这更加坚定了他将志愿服务进行到底的决心。 2008年,经过层层选拨,丁荡敌成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在北京,无论是炎炎烈日还是刮风下雨,他每天都坚守岗位工作超过10个小时,为观众答疑解惑,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推轮椅,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来宾指路,并担任临时翻译。在遇到困难或疲倦不堪时,他对自己说:“我代表祖国,也代表千千万万的河南儿女,所以我的志愿服务不能有任何放松!”丁荡敌坦言,正是志愿者这个温暖响亮的名字,激励着自己不断前进,“经历奥运磨练后,我更感悟到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真谛。” 奥运会闭幕后,丁荡敌忙碌的身影又出现在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主会场上。他和其他志愿者笑迎宾朋,周到热情。会后,原中国科协副主席、两院院士胡启桓留下一封信:“有志愿者的陪伴,使我在郑州参会的三天成为格外快乐的时光。” 2009年,世界邮展在洛阳举办,丁荡敌又赶赴洛阳担当志愿者。在最核心的珍邮馆,观众不仅看到了世界顶级邮品,更感受到了他的优质服务。他和同伴儿一起圆满完成了84个国家和地区近4万名邮商60余万人次的接待任务。 几年来,丁荡敌还先后参加抗震救灾、中博会、书博会、全国青少年发展论坛、糖酒会等大中型赛会志愿服务,并曾荣获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河南省杰出志愿者、第八届河南省优秀青年、河南省志愿服务金奖等荣誉称号。 “每一个志愿者都有共同的心愿,就是用真诚的微笑展示河南人民诚实善良的内涵,用热忱服务缔结中原儿女与海内外宾朋深厚的友谊。”丁荡敌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将志愿服务进行到底。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