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黄帝故里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市领导调研
华南城建设情况
现代农业示范区
规划评审汇报会召开
忙碌的休息日
产业集聚助力经济提档加速
zw3877
zw3878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产业集聚助力经济提档加速
经济发展报告(之二)

本报记者 赵聪聪

如何使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这一困扰新郑市经济发展的难题,随着产业集聚区建设而逐步得以破解。

新郑市的生物医药产业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然而这些医药企业大都分布在国道、省道等干道两侧,布局分散,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发展速度不快。

建材是新郑市的传统产业,该市有水泥机制瓦企业17家,水泥机制瓦生产线36条。但长期以来,新郑市建材产业起起落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制约了未来的发展。

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产业集聚区的决定,为新郑市的困惑打开了思路。该市通过认真调研、科学分析,出台了《中共新郑市委、新郑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组团新区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发展的意见》,并提出干道经济向园区经济转型,坚持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产业统一定位布局,以干道两侧一公里拆迁为契机,引导同类企业向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搬迁。

通过规划建设,产业集聚为新郑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做大做强的舞台。目前在新郑,新港产业集聚区和中原食品工业园区成为了食品烟草和生物医药产业的生产研发基地;郑州新郑教育园区成为了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平台;化工、纺织企业有序转移到了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金融业和高端商贸业聚集到了新郑新区;而建材和机械加工制造等企业进入了各乡镇的农民特色创业园。

“发展经济仅靠搭建好创业平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营造良好的创业软环境。”在新港产业集聚区,一位负责人如是说。

“企业的呼声就是命令”。在新郑,项目落户后,实行“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无偿代办各项手续,坚持实施联审联批制度和项目建设“路条”机制,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理完毕各项手续,使项目早日动工建设。项目动工后,制定出“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项目推进工作机制,明确一名副处级领导干部,负责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为了更好更快地替企业解决困难,帮助企业发展,新郑还建立了督查制度,按照“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标准落实项目进度,将项目推进工作纳入督查。

此类事例,不胜枚举。正因为如此,才使一大批投资超亿元的企业落户新郑,形成“扎堆”效应。投资30亿元的郑州乾龙物流园项目、投资3亿元的光明乳业酸奶项目和投资14亿元的天然气液化气(LNG)项目已与新郑签约;投资8.5亿元的雪花啤酒一期、投资10亿元的中烟物流、投资8亿元的金丝猴健康食品等项目已实现开工……

集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但产业集聚区,不是项目和企业的简单集中,而是产业链之间的互补联动。按照“成长性好、竞争力强、关联度高”的要求,新郑市又提出了产业“小而全”向主导产业突出转型的发展理念,围绕“三主三辅”产业体系构建,集中资源和优惠政策,向主导产业倾斜,打造“全国先进、河南领先”的食品烟草业加工基地和商贸物流业基地;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行业50强企业开展招商,形成龙头带动效应。

在新港产业集聚区,随着中烟物流、光明乳业等项目的落地以及生物医药产业园的规划,食品烟草和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将更加完善,产品种类将更加丰富。

在郑州新郑教育园区,随着华南城2万余组商户实名资质认证工作的完成,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航母即将在这里下水试航。

在新郑市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随着总投资11.5亿元的锦艺集团宏业纺织项目的签约落地,该园区仅依靠煤炭、建材的产业发展格局被打破。

潮至千艘动,涛喧万鼓鸣。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接踵而至的入驻项目,日益优化的发展环境,在产业集聚的带动下,新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璀璨夺目、魅力无限。

短 评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建设产业集聚区,可以有效地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环境保护压力、土地供应紧张等难题,有利于培育经济增长极,带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虽然,目前全市上下已经对产业集聚区的意义有了一定认识,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产业集聚区建设还刚刚起步,必须准确地把握其科学内涵,千方百计谋划好、建设好、发展好产业集聚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以便确保产业集聚区健康发展,达到预期效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