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爱 延续生命
社区文化活动
丰富群众生活
网格调解
催开“和谐花”
网格长热心帮忙
流浪小伙找到家
亲情寄语助力廉政建设
网络家园成非公党建阵地
以人为本破解信访难题
开展信访主题宣传月活动
24年情牵农民工
文化甘露润泽民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化甘露润泽民生
让“土文化”蓬勃生辉激活农村文化一池春水

本报记者 安群英 赵文静 通讯员 陈风华

村村都有综合文化活动室,村村设有农家书屋,村村建有健身游园,村村文体广场上文艺演出精彩纷呈……二七区侯寨乡的老百姓闲暇时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文化天地。

如此多彩的文化生活,得益于二七区不遗余力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下,侯寨乡在各村(社区)广泛开展了群众性文化创建活动,让群众主动参与“创造”文化,“享受”文化,成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群众文化舞台亮起来

在台郭社区,记者看到,晚饭过后,手执彩扇的老年人,身着民族舞服装的姑娘媳妇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在社区的文体广场上。他们队列整齐,随着音乐翩然起舞,直至夜幕降临。

太阳西下,郭家嘴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便渐渐热闹起来:棋牌室里,老少对垒,厮杀正酣;图书室里小青年们埋头阅读,汲取文化精髓;大嫂大婶们收拾完家务也来到这里,在红色网吧内学着浏览新闻,看看国际形势;形体室内,姑娘媳妇正在跳时髦的江南style舞蹈……在侯寨乡创建精神文明活动中,郭家嘴村丰富的文化活动得到发挥,大伙不但跳最潮的江南style,还成立了女子街舞队、狮龙队、秧歌队等文体团队,劳动之余舞狮舞龙,弘扬家庭美德,倡导文明新风。

侯寨乡积极向上争资立项,整合资源,大力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近年来先后在各村(社区)建起了村级的综合文化大院26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站2个、建成村级“农家书屋”28个、文化健身活动场所38个……

让“土文化”蓬勃生辉

每逢周一、三、五的晚上,侯寨社区老年协会便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侯寨戏迷俱乐部举行戏曲擂台赛已是这儿雷打不动的“惯例”。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舞台上的主角都是乡里三里八村的土生土长的戏迷,演出的节目有群众自编自导的反映身边人身边事和农村新变化的,有歌颂传统历史人物的。附近的居民赶集似地来观看节目,现场笑声、欢呼声、喝彩声响成一片,让这里成了欢乐的海洋。

侯寨乡积极探索农村文化的内生机制,对30多名民间艺人进行登记造册,聘请文化辅导员对农村文艺爱好者进行辅导,不断增强群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能力。

“文化活动让农民们生活变富了,心情变好了,精神面貌变爽了,奔小康的劲更足了!”侯寨社区的文化专干张文萍兴奋地说。

激活农村文化一池春水

侯寨乡有个传统:每年元宵节组织28个村社区在乡文化广场举行一年一度的民间文艺大赛,以特殊的形式给全乡老少爷们拜年。现在,这一活动已经开展了近20年。

每至元宵节,全乡百姓都早早地吃过早饭,呼朋唤友,来到乡政府所在地侯寨社区的文化广场上,边欣赏舞狮、舞龙、高跷等民间演出,边相互打着招呼,彼此祝福着。融融的气氛交织成一缕缕和谐的暖流,流淌在每个人心田。

“近年来,俺村逐渐富裕起来,就开始大胆创新社会管理,加强乡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不良风气和行为逐步销声匿迹了,正气、和气、锐气成为村里发展的主流。”桐树洼村文化专干李慧敏告诉记者。

文化润泽,让和谐侯寨魅力倍增。如今,群众通过开展文化活动,逐渐由农村文化建设的旁观者和接受者变成了参与者和推动者。群众共享文明成果,激活了农村文化建设的一池春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