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严师被弑说明教育须转型
指责“抢票插件”打错了靶子
空气质量差
不能归咎人口密度
史上最窄人行道
罔顾百姓行路权
“五仁”何辜?
放手也是一种爱
“严重浪费”之忧
与年轻人的选择
万亿房屋维修基金不应空置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严师被弑说明教育须转型

9月14日,江西抚州临川二中发生一起命案,该校高三学生雷某因不满班主任孙某的严格管理,产生积怨,将其杀害致死。(9月14日人民网 )

教师节刚刚过去,即发生了学生弑师的恶性案件,绝对让人震惊。不管双方积怨有多深,这种丧失人性的残忍杀戮行为绝对不能得到原谅。

在案件尚未查清之前,过多讨论案件本身没有太大意义。但反观我们“欺人太甚”和“自欺欺人”的教育,我们更应该去反思。严师被弑的案件或许正是给教育转型一个很好却很悲怆的提醒。

我们的教育常常是拧紧了分数发条的秒表。正是在这种观念驱使下,学生的个性被束缚,学生的时间仅仅限制在学习和睡觉这样的“两点论”中。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地方给毕业班学生统一挂吊瓶提高营养,有的地方为了保证学校的名次,不惜把毕业班差等生在毕业考试前分流到职技学校,有的学校为了保证名次,不惜把学生强行留级,或不让差等生考试。因管理太严,今年5月,就有报道某地一家长高某就被其子雇凶杀害。一例案子足以有了血的教训,但却很难撼动唯分数论的顽固。某种程度上,学生成了老师晋级学校排名的垫脚石,学生成了家长实现个人愿望的工具。严师出高徒,虽有一定道理,但“严”需要把握分寸和技巧。

我们的教育往往缺少人文关怀的体系支撑。唯分数论的霸道,学生全面发展观的孱弱,致使学生的内心情感,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成长困惑,往往淹没在教育功利的大环境中。体制的缺失,使得对学生的关怀和关爱少了组织上的支撑。倘若学校能够建立心理疏导机制,困难帮解机制,能够从生活、情感等方面对不良情况提早介入,将积聚在学生心中的戾气排解出来,把矛盾化解掉,可能严师被弑就会被发现在事前得到制止。

我们的教育常常在法治化的轨道上停滞。教书育人,一个重要内涵是,教育学生树立法治意识,需要有权利意识,也应该有守法的意识。然而,尽管法治进课堂已经有所实践,但真正能够入脑入心的不多,甚至课本下发了,不上法治课。不考试,不纳入考核,往往是老师们的潜台词。缺少真正把法治精神传递给学生的良方。一个法盲的学生,干出弑师的不法之事,也许就是法治化停滞的恶果。

教育,不一定会培育出多少成功人士,但培养出有完整人格、有基本生存能力的人应该而且必须成为教育的底线。教书是形式,育人方是根本。严师被弑,不应止于定性为一起刑事案件,漂亮地破获案件,而更应该成为反思教育和促进教育转型的一部教材。 张 立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