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西安唐文化产业与城市精神
看杭州怎么打造
休闲城市品牌
郑州如何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州如何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

郑州市社科联课题组

《中原经济区规划》明确将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定位为五大发展战略之一,在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的总体背景下,对正处在历史与未来交会、传统与现代碰撞期的郑州,主动对接国家和省区域发展战略,抢抓发展机遇,延续文明、承续传统、创新发展、开创未来,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是应该肩负的重大责任和伟大使命。

一、核心区的内涵

郑州是千年古都、中华文明的轴心区域、华夏文化的汇聚地、文化创新发展的高地,具有优良的人文精神、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较好的区位条件、较强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优势、强大的辐射功能,具备支撑构造核心区的全部要素。

二、核心区的战略定位

一是华夏文明传承展示基地。通过少林文化、黄帝文化、商都文化、嵩山文化等华夏文明的精华的挖掘,探索建设国家文化资源保护传承示范区、大遗址保护特区、生态文化实验区等,努力建成国家华夏历史文明集中展示基地。二是国家重要文化产业基地。积极培育文化新业态,打造成国家级重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三是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为平台,传承弘扬黄帝文化、始祖文化,增强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和亲和力,使郑州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和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四是世界武术文化之都。充分发挥少林武术文化的优势,建设少林武术城、少林影视城、少林禅街和少林功夫展示中心,建设国际功夫文化研究传播基地,强化武术文化的研究、交流和传播,使郑州成为世界武术文化之都。五是国家文化创意城市。通过搭建创意平台、培育创意产业、提升创意层次,推动具有国际水准、中国气派、中原风格、郑州特色的文化创意经济快速发展,建成世界领先的创意设计基地和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

三、核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文化传承创新研究提升工程。一是围绕传承创新主线,展开重点问题研究。二是整合文化研究资源,提升整体研究水平。整合郑州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资源,形成省会核心区建设研究的合力。建立 “黄帝文化研究基地”、“商都文化研究基地”、“黄河文明研究基地”等一批高水平文化研究基地。

(二)文化传播弘扬工程。一是构筑传统文化的教育体系传播弘扬。将民族文化经典教育、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组织编制《郑州乡土教材》、《郑州历史文化基础知识》等教师指导用书。完善文化高等教育体系,在市属高校成立相关研究室,组建文化研究团队,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加强社会教育体系建设,借助文化宣传大篷车、“中原文化大讲堂”等,强化郑州历史文化的宣传普及活动。二是依托文化研究成果传播弘扬。编印《郑州简史》、《城市文化简明读本》、《情调郑州》、《郑州市文物地图集》等宣传读本。

(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一是建设遗址公园群。紧紧抓住郑州列为国家“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的大遗址保护六大片区之一的机遇,推进老奶奶庙遗址、西山遗址、商城遗址、“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等的开发建设,因地制宜的打造一批保护工作扎实,展示手段多样,独具郑州历史文化特点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使大遗址成为展现我国早期文明完整发展链条的魅力遗址公园群。二是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水平。三是强化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四是建设一批特色博物馆。

(四)城市文化形象塑造工程。一是文化建筑展现文化内涵。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能够展现华夏文明的特色文化建筑,彰显华夏文明之源的神韵,充分体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文化底蕴。在城市窗口区、旅游景区和重要路段,规划和打造个性突出、宏伟时尚的城市地标。二是文化行为改善城市形象。深入提炼“天地之中”、黄帝故里、黄河文明、古都商城、少林功夫等内容所蕴含的文化符号与文化元素,并大量运用到城市建设及文化宣传中,唤起对华夏文明旅程的记忆和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认同。三是营销活动推介城市文化形象。

(五)城市文化品牌打造工程。一是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依托“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绿博文化产业园、黄帝文化旅游景区、黄河文化旅游带等,重点培育文化体验游、休闲度假游、保健康复游等特色产品,将古都文化、武术文化、寻根文化等特色文化推向世界,使郑州成为闻名海内外的文化旅游胜地。二是打造一批知名节庆会展品牌。充分发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嵩山博物院、郑州博物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的展示交易功能,举办若干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化会展活动和知名节会。依托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国豫剧节、郑汴国际马拉松、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中国郑州汽车后市场博览会等知名品牌,进行重点宣传推介,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会展品牌。三是打造一批精品演艺娱乐品牌。

(六)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工程。坚持分层次打造一批能够展示郑州文化特色、表达华夏文明内涵的历史文化街区。一是打造以“商”文化为特点的城南路历史文化街区。二是打造以近代革命史迹为特点的“二七”历史文化街区。三是打造以文化产业为特点的书院街历史文化街区。四是打造以传统风俗文化为特点的“文庙——城隍庙历史文化街区”。

(七) 文化资源产业转化工程。一是文化集团带动文化资源转化。以全方位地盘活和激活文化存量资源为目标,进一步强化郑州市大型报业传媒、印刷、动漫影视、工艺美术等企业的集团化发展,实现生产经营资源的强势聚合、优化整合和组织结构的优化,增强文化产品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占有率,带动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转化。二是文化创意促进文化资源转化。借助现代科技和创意理念,把神话故事、历史名人等打造成影视剧目、动漫游戏等文化精品和知名品牌。

(八)文化产业提升发展工程。一是发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产业升级。二是以主导文化产业引领区域特色发展。三是文化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四是积极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

(九)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程。一是现代科技支撑文化旅游的融合。二是产业集聚推动文化旅游融合。三是文化设施带动文化旅游融合。四是文化节庆活动强化文化旅游融合,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

(十)区域文化协同发展工程。一是提升市域范围的文化协同发展水平。二是增强与省内城市的文化协同发展。三是强化与省外重要城市的文化协同发展。

四、核心区建设的方法步骤

1.摸清底数,分类管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系统梳理郑州丰富的文化资源,对文化资源的种类、数量、地区分布、资源特征、资源价值、开发现状、开发前景进行全面调查总结,明确郑州建设核心区的优劣势,分析传承创新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建立郑州市动态文化资源信息数据库。对文化资源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核心资源和重大项目的利用开发要统一到市级层面进行统筹谋划和管理,做到保护与开发主次有别,防止一哄而上。

2.规划先行,有序推进。积极搭建学术支撑平台,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规划机构和研究团队,组建高水平的规划编制力量,高标准制定文化传承创新核心区建设总体规划,依据总体规划,推动制定区域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出台中长期规划和具体配套措施。将规划作为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

3.项目带动,重点突出。树立项目意识,善于谋划项目、引进项目、争取项目,掌握抓项目的方式方法,形成抓项目的责任制,做大做强现有文化产业项目,尤其是谋划一批功能完善、具有时代特征、展现城市文化内涵的标志性文化设施项目,规划建设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综合效益好的文化产业项目。

4.整体开发,共同推进。打破郑州市域内部以及郑州与周边城市的行政区隔,突破地域、文化、制度方面的制约因素,实现文化发展从各自为政向集约发展转变,从独占资源向共享资源转变,构筑区域文化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强市域范围内各县(市)区的合作,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推动文化设施资源、文物资源、旅游资源的共享,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推进区域文化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5.明确主体,形成合力。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县(市)区各级党委政府要凝聚力量、主动服务,把核心区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统筹考虑、安排,突出传承、强化创新、大力投入、精心管理,强化对历史文化资源的转化利用,加大文化传承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文化的资源的共享共建。同时,要积极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培育市场主体、规范市场秩序、鼓励社会参与,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投身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建设中,实现政府、企业、社会三者之间的配合协作、良性互动。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