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敢借“东风”润华夏
招商引资:模式一变天地宽
0930国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招商引资:模式一变天地宽
——访中国产业集聚区网首席顾问 杨建国

中原报业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成 燕 辛晓青 文 张翼飞 图

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恢宏起航之时,产业集聚区建设正托起升腾的“中原梦”。昨日,针对产业集聚区建设、政府创新招商引资模式等话题,中原报业传媒集团特邀中国产业集聚区网首席顾问、河南集聚产业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杨建国与本报全体采编人员进行交流探讨。交流活动结束后,杨建国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新书受到多方青睐

为了见证产业集聚区的惊人力量,记录其成长点滴,从今年4月起,河南产业集聚区网联合中原报业传媒集团等主流媒体走进全省产业集聚区,倾听声音,眼观成效,感触变化,通过镜头和文字丈量河南产业发展的新高度。几经酝酿,《产业隆起 领跑中原——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探访》新书于8月份在北京首发。“从7月底这本书印刷开始,第一批书已全部售完,目前,第二批书也已预订一空。”据杨建国介绍,当前,全省主要职能部门和18个地市以及180个产业集聚区管委会都已收到这本书,并受到广泛肯定。

谈到这本书的出版意义,杨建国借用了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张凡的原话:这本书从河南不同的实践方式中树立了一批有血有肉的典型,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为全国产业集聚区探索提供借鉴。

产业集聚助推中原梦

杨建国专注于河南产业集聚区研究,在长达6年中执着于产业集聚和招商引资,被誉为河南的“招商红娘”。

据杨建国介绍,我省产业集聚区建设从2008年底开始起步,首批确定了180个产业集聚区,而这些产业集聚区一经起步,就呈现出勃勃生机。“经过4年多培育,产业集聚区已经发展成为了全省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并为中原梦、河南梦的实现提供了强劲支撑。这也为河南由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工业强省转变提供了机会与可能。”

省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省产业集聚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45%,对河南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8%。

他认为,产业集聚区不仅是纯粹带动产业的升级发展,更重要的是与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紧密相连、一脉相承。产业集聚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培育主导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配套服务功能、促进产城互动发展、破解要素瓶颈制约、健全长效发展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一批先进经验和成果。

用新媒体助力招商引资

“如果将产业集聚区建设视作河南经济发展新引擎,那么,招商引资则可比作助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燃料。”如何让项目引进来,还得留得住、养得活?杨建国认为,地方政府过去那种单靠打环境牌、政策牌的粗放型招商和服务模式已跟不上时代发展。他建议,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尽快转变招商引资方式,比如变政府招商为商会招商、产业链招商,形成“政府作指导、部门搞服务、企业唱主角”的招商新模式。同时学会利用微博、微信、互联网等新渠道,尝试互联网招商,通过互联网建立起本地区的投资信息数据库,既可方便快捷地获取全球信息,也可向国外发布自己的招商信息。

“招商引资环境要经得起打听,就好比一个村的姑娘嫁到另一个村,回家后肯定会有人问那个村子的人怎么样,如果那个村子口碑不好,谁还愿意再嫁过去?所以,地方政府要在优化投资环境,亲商爱商、真诚服务方面下足功夫,只有招商引资的环境‘经得起打听’,才能真正赢得客商的青睐。”结束采访时,杨建国提出中肯建议。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