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lh39137
lh38164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古诗中的秋天

陈永坤

汉代刘彻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此刻,武帝正船行在黄河第二支流汾河(今山西中部) 的清波之上,短短两句,写得流丽清远、胜似画图!

晋代陶渊明的《和郭主簿二首》其一:“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此诗中的秋景清凉素雅:露水凝结为一片洁白的霜华,天空中没有一丝阴霾的雾气(游氛),因而益觉天高气爽,格外清新澄澈。远望起伏的山陵高岗,群峰飞逸高耸,无不挺秀奇绝;近看林中满地盛开的菊花,灿烂耀眼,幽香四溢;山岩之上苍翠的青松,排列成行,巍然挺立。凛冽的秋气使百卉纷谢凋零,然而菊花却迎霜怒放,独呈异彩;肃杀的秋风使万木摇落变衰,唯有苍松却经寒弥茂,青翠长在。难怪诗人要情不自禁地怀想这松菊坚贞秀美的英姿,赞叹其卓尔不群的风貌,誉之为霜下之杰了!

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的辋川别墅,就在终南山下。一场秋雨后,恰逢黄昏,山中显得空旷而宁静。诗人以画家的彩笔,把明月、清泉、竹林、荷花,以及喧笑晚归的浣女,顺流而下的小舟,有机地镶嵌在一个画面里,有声有色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的“写意山水图”。

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是一首即景诗,写的是秋末冬初的自然景象。“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诗人在这里一反文人悲秋的旧框框,突出了残菊迎霜挺立的顽强个性,反映了作者不合流俗、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是即景抒情的名篇。

宋代王安石的《江上》是首写秋季江上风光的小诗。“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借助西风、残叶和笛声,抒发了个人的离愁别绪。

宋代林逋的《宿洞霄宫》:“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间流红叶,青林点白云。”山大景色美,一路观赏不尽,诗人秋思的欣快心情随景而生,也随景而变。用“碧”、“红”、“青”、“白”四字,铺开一幅秋景图。秋山秋水,一片鲜艳。涧水在奔流,树林有点染,一片生机。涧是碧色,却流红叶;树是青色,却映白云,秋色绚丽多彩。

明代汤显祖的《江宿》:“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波光水鸟惊犹宿,露冷流萤湿不飞。”这首描写秋江月夜的诗,从地上写到天空,又从天空回到地上,境界深远广阔,气氛寂静清幽。整个画面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诗中蕴含着诗人热爱和赞美自然的情致,也表现了诗人超然处世,不屑与流俗为伍的高洁品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