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lh38173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范惠吉

我一直对内蒙古大草原充满了向往,盛夏的八月份我二次驾车从郑州到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在整理第一次拍摄的照片时,总觉得有些意犹未尽。随着对草原旅游风光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对内蒙古文化历史渊源的兴趣,产生了再去一趟的冲动。

锡林郭勒草原,面积比河南省还要大,有着“天堂草原”的美誉。锡林郭勒大草原以它宽阔的胸怀迎接着八方的客人,一望无际是它的自然属性,蓝天、白云、绿草、羊群构成的优美意境,这些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人群所无法领略的。

开车去草原的感受与乘火车不一样,让你感觉草原离你很近,几乎触手可及,一股草原气息扑面而来。还有那些喧哗城市中没有的空旷,令人豁然开朗,倍感舒畅。

我们用了两天的时间,到了锡林郭勒盟的首府锡林浩特,晚上,当地的朋友宴请我们一行,在一个很有内蒙古情调的大酒店。席间,穿着民族服饰歌手的表演,原汁原味的蒙古马头琴演奏,悠扬而深沉。让我们感受内蒙古草原的人文历史,我们沉浸在《敖包相会》《草原之夜》《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等优美旋律中,似乎你能理解腾格尔那粗犷近乎咆哮歌声中的地域文化内涵;蒙古族姑娘翩翩起舞,裙摆随着音乐节拍快速旋转,形成一幅优美的几何图形。歌舞相伴,有一瞬间不知身在何处的恍惚,献哈达时每人一碗白酒,更是让人感受到马背民族好客、热情与豪爽,我的酒力不支,朋友笑说这才是开始。

锡林郭勒系蒙古语,意为“丘陵地带的河”。在朋友的指引下,我们去远方拜访一位牧民的家庭。汽车驶下了国道,在茫茫的草原上肆意奔驰,我们看到了最为纯净的草原。波涛汹涌的绿色,成就了锡林郭勒草原最为绚丽的风光,辽阔无边的大草原像是一块天工织就的绿色地毯,与第一次草原之行相比,绿色之中多了些不知名的各种盛开的小花,五颜六色,色彩斑斓,在微风中摇曳,又是一种草原风采。天空一会儿阴沉,一会儿又艳阳高照,草原深处都是小丘陵地貌,羊群由远及近,悠闲啃着青草,车在颠簸中行进,丘陵是绿色的,平地也是绿色的,它们是那样的优美,静静地等待欣赏它的人到来,初秋,草原只用绿色来渲染。

大约两个小时,从国道下来已行驶了近百公里。到达了目的地,下车步行,绿色的草原挥洒着它的美丽,点缀在其间的是白色的蒙古包,五颜六色的经幡随风飘扬,在四周绿色的映衬下,分外醒目。大自然的美,纯粹而生动,没有一点人工痕迹。我忘记了路上的颠簸与辛苦,张大了嘴巴又不停地赞美,好美呀!好一曲世外的田野牧歌。我手中的相机快门不停地按响,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切。

漫步在草原上,那种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感觉,非同一般,令人陶醉。远处一条弯曲的溪流,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亮,小溪九曲回环,不知流向何处。可能是有了河水的滋润,脚下的青草似乎有了成长的激情,长得非常茂盛。小溪还原了锡林郭勒的原意,浩瀚无垠的大草原又多出了一片温柔委婉的气息。

握住牧民粗糙有力的双手,互致问候。我们有机会近距离观察这个蒙古族家庭,牧民平日老两口生活,唯一的女儿已出嫁。随着定居和围栏放牧的普遍推广,他家拥有7000亩的草原,成群的牧羊,家庭经济收入十分可观。为了迎接远方的客人,他们早上就忙着杀羊煮奶茶,一直忙碌到我们走进他们的蒙古包。

我们席地而坐,一大盆热气腾腾的清水煮羊肉端了上来,我不吃羊肉,没有这个口福,同伴们急不可待大口吃着喷香的羊肉,大口喝着当地“草原白”烈酒,不断地劝我尝一口。同伴异口同声赞美从没吃过这样好吃的羊肉,从他们不顾吃相的动作上,印证了草原上特有的美味佳肴,入乡随俗,人手一把的蒙古小刀在不停飞舞,这顿草原大餐从中午吃到傍晚,我只有羡慕的份儿。

回程的路上,尽管车还是一样的颠簸,但心情很平静。远离城市的生活,草原显得是那样的安逸、悠然祥和,浓浓的蒙古族风情,蓝天与草原呼应,牧民与羊群相伴,心灵与佛国相依。没有哪个地方是我去过了还想去,不仅是看美景,更是为了心灵保持纯净的古朴,再见了,美丽的锡林郭勒大草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