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随笔
新书架
掌故
郑州地理
散文
lh3a3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随笔

草根书家

张文明

张聚元先生今年高寿八十八岁了。在小城书画界,可谓年龄最长、也是最草根的一个。说他草根,照他自己的话说:“我只会写五个大字,落款都由别人代笔。”

初见这位老人,是在街头。他提溜个小桶,拎长杆毛笔,蘸蘸水,在水泥地上练大字。他剃着光头,胡子拉碴的,一身皱巴巴衣裳,穿双沾了泥土的旧皮鞋。

说起张先生的书法,他只写“福”、“寿”、“虎”、“龙”、“佛”五个汉字,而且几十年如一日,一张纸还只写其中的一个字。可别小瞧这位“五个字”的书家,有些书法家,单写这五个大字,其功力不见出其右。

那是2008年的事了。他穿了件奥运文化衫,去了福建的一个大都市。很多人在书法表演,张聚元旁边观看。好久好久,大家都写累了,这才发现身着奥运文化衫的张聚元。其中,一位笔会主持者朝他走来,道:“老先生一定是位书家,何不过来试试笔?”张聚元客气地说:“只怕写不好,让人笑话。”他这么一说,人家哪能放过,执意让他写。张聚元依旧推辞:“我写不了多字。”人家更是不放过:“写俩字也行。”他老老实实地回答:“我只会写一个字。”人家道:“一个字也行。”他只好取出带去的腕笔,在铺好的宣纸上即兴写下个“佛”字。当写到最后一“丨”时,一笔拉下来,赢得全场人的喝彩。如此一来,一发不可收拾。他大笔一挥,一口气将自己压箱底的五个字,全抖搂出来。

跟张聚元相见多了,谈起话来,随随便便。他说,我是个老搬——拉架子车的搬运工人。识字不多,靠力气吃饭。你还别说,就我这样,还算是个“文化人”。嗨,想不到20世纪50年代的大老粗,在1961年,竟成了劳模——全国挑选三十六名优秀教师,我是河南省漯河市唯一的代表。去北京参观,我穿着不讲究:对襟褂子,大裤腰裤子,踢拉一双布鞋,俨然一身老搬打扮。进京参加领导接见,少不得远远地坐在最后面。偏偏国家领导人方毅要代表们发言,讲讲自身的感受。三十多位代表,没一人敢于站出来讲话。我坐在最后一排举起了手,大喉咙大腔地道:“我是个老搬,是个扛大包的出力人,不会讲话,可我有三个感觉:第一,政治上翻身,我是个工人,当了国家主人;第二经济上翻身,不再流离失所,有了固定收入;第三文化上翻身,政府扫除了文盲,能读书会看报。”张聚元“三个翻身”的话一脱口,立即得到方毅部长的赞扬。原来,照张聚元的话说,七岁要饭,十六岁拉洋车,十七岁解放,进了脚行,50年代,扫盲毕业,后阴差阳错地调入搬运中学,从事了教育,凭着耿直的秉性,认真的管理,搬运中学办出了成绩,想不到竟成了劳动模范。

张聚元算不得书法界的名流,充其量只能为草根。但在世人眼里,他算得上大笔写大字的佼佼者。市民家中挂张聚元书写的“佛”、“龙”、“虎”、“福”、“寿”字的,不在少数。张聚元自己介绍道:给小孩子,我就写“福”;给小学生,我就写“龙”、“虎”给老年人,我就写“寿”;信佛的人,自不必说,把“佛”字当中堂,焚香膜拜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