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黄帝故里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市领导到新郑调研
抓落实不走形式
促工作持续提升
汗水铸就畅通路
社区里的幸福生活
tm3b88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汗水铸就畅通路

本报记者 赵丹 通讯员 常金峰

走基层 看发展

11月9日早上8点钟,记者来到新郑市中华路北延工程施工现场。立冬过后的天气越来越冷,连续几天的细雨更加增添了几分寒意,但这条正在施工中的公路上却有股“灼热逼人”的气氛。

4台大型挖掘机械挥舞着“铁爪”挖掘路基,各种运输车来往穿梭运输土石,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几乎都是一路小跑,勘测员、监察员各司其职,一丝不苟地详细记录着各种数据,让记者不禁感慨整个施工队伍的井然有序。

一个身影在工地上显得格外繁忙和“拼命”,只见他一会儿指挥运输车辆倾倒土石,一会儿又与技术人员激烈地讨论,甚至还在人手紧张的时候临时充当起了勘测员。当匆忙的脚步被记者拦住,他甚至有些不情愿,“不要采访我,工地上每个工人都很辛苦。”身边的工友抢着替他告白:“这是交通运输局工程科科长马智勇,他是我们工地上的‘百事通’!”

马智勇从事交通事业已有十几年,可以说常年和工地打交道。除了每天要组织工地的工作外,每当工地上忙活不开,他就被拉来“填充”。面对记者,他有些腼腆,但说起筑路上的话题,却滔滔不绝。“眼下这条路是市里的重点工程,目前清表工作已完成,路基挖方正在进行中,桥梁队伍已经进场,年底计划完成路基土方工程及桥梁桩基基础工程。虽然工期紧、任务重,但工地上的弟兄们都加班加点工作,确保工程能保质保量顺利完工。”

从事交通工作这些年,马智勇亲眼见证了筑路技术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历程。以前工人们住的都是竹席搭的工棚,那真叫冬寒夏暑,一条五六公里的路,工期就得一年。现在修路都是现代化机械设备,一条道路几个月就能完工,职工住的是彩钢工棚宿舍,里面还有空调和电视,休息放松的方式也丰富多了。“前些天,局里还专门给在野外工作的工人们挨个发放了棉衣棉被,大家心里暖和着哩!”

提起近年来新郑交通路网的巨大变迁,马智勇骄傲地说:“近年来市里构建了‘九纵九横’路网骨架,现在大家的出行更加顺畅方便了。”

为使该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完工,新郑市交通运输局坚持每天召开工程例会,及时解决工程进度及施工中存在问题,并实行白天夜晚两班倒制度,增加工程机械及工作人员,加快施工进度,确保该项目省道S102线以南至万登路段于今年年底通车的节点计划顺利完成。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