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住房公积金使用范围
应扩大
“一房四吃”
抑或使房价更不可控
“趁喜打劫”是权力的变相寻租
侦破案件
程序正义比测谎仪更可靠
一元旅程
不是梦
还有多少宰人的
“小垄断”?
小投诉连接着大民生
现代财政制度是国家治理基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还有多少宰人的
“小垄断”?

还有多少宰人的

“小垄断”?

一个纸箱子40元、一根包装带15元、缠几圈保护膜20元……新华社记者日前在各地机场调查发现,许多包装用具虽成本低廉,但在机场,“萝卜价”就变成“人参价”。定价随意的打包费“飞上天”,饱受诟病。

进了机场或高铁站,没啥不贵,已成许多人的共同感受。“飞上天”的机场打包费,还有高铁盒饭价等,不过是交通场所服务收费过高的缩影。

就拿机场打包费来说,它“一飞升天”,说到底,源于“独一份”的经营格局:在我国,民用机场通常都将打包服务外包给某家公司,而外包公司除去包装、人工、物流等成本外,每年还必须向机场缴纳“天价”租金,租金费用甚至占到成本的一半以上。机场想方设法提高外包公司的进入门槛,外包公司又以天价租金“回馈”机场,价格想不被抬高,都难。

民航也好,铁路也罢,服务项目价格远超合理范围,说起来,还是老问题——“独家供应”下,乘客必然丧失“用脚投票”的权利。而价格审批的“默许”,也加剧服务价格的畸高。

如果说,石油电信等行业的垄断属于“大垄断”,那在机场车站垄断服务经营等现象,或许只能算“小垄断”。但“小垄断”危害不容小觑。事实上,在一些发达国家,很多经停的乘客都喜欢在机场购物,因为机场是最便宜的地方;而在中国,除了免税店,机场已成“宰客重地”,这岂能不损害机场铁路的形象?从长远看,这也无异于自毁前程。

遗憾的是,天价打包费式的“小垄断”,已是屡遭曝光,可机场铁路里的服务“独立王国”,迄今仍未打破。很想问问:将经营权放开,引入市场竞争和监管,让“小垄断”止于市场的“解构与重构”步履前,实现其物价“接地气”,又有多难?

说白了,“小垄断”盘踞的顽固堡垒,当早日攻破才是。而不二之法,就是将机场、铁路等纳入到现代市场体系的框架中,实现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让“自由竞争”取代“独家供应”。 陈 方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