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权力的终结》
古都志斋千唐魂
水上丹霞(摄影)牛学斌
茶的倾诉
梁正尚金当寽(战国)
醉眼唐诗品菊花
三思而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醉眼唐诗品菊花

茹喜斌

我时常惊叹于唐代诗人痴于菊花的深情和大爱,也陶醉于他们吟诗菊花的恣意和潇洒。我相信,唐诗原野上的菊花,寄寓着诗人的情怀向往悲欢离合,也浸透着诗人的千年风神浪漫思想。

在唐诗里,诗人与菊,实为身魂合一之相融。吴履垒的《菊花》写道:“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此菊已非菊。清秀岁寒,西风不落,宁愿抱枝自枯也决不堕于世俗,是为诗人心智品德之写照。“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天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皎然)此为幽人高士之菊。居宅四周,秋菊满目,向野怒放,足见心之素简,性之淡雅。诗人那挥手尘嚣痴恋山水之情,诗人那栖身世外特立独行之致,凸现着高人逸士的襟怀与风度。

菊花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在诗人笔下,常有承载心怀感伤之奇葩。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张籍)别家异乡,欲饮无花,故难能登高赏菊佩茱萸。在安史之乱之际,这当是诗人的悲惨之花吧,含有多少感伤和无奈、怅然和凄怆。“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诗人历经战乱,漂泊辗转,虽想借重阳登高,饮酒赏菊,以寄思乡之情,但回望长安,是满目战火纷飞,淤血涂地,断壁残垣,灼灼菊花也被乱军践踏得凋零落败。诗人怜菊感伤中,赋蕴多少离乱苦恨,难言悲痛。杜甫有“丛菊两天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菊花之上,露珠成泪,饱含着诗人无限的感伤。身在天涯,心系故园,家事国事两相融,思念尽在不言中。

唐诗里的菊花,在景换情移中,灿烂着诗人的情操。那素洁优雅,芳香四溢,那置身乡野,毫无自馁,那君子之德,隐士之风,壮士之志……激荡诗人情思,蓬勃着诗的灵感,于是那菊就有了千年不凋的光彩。元稹诗云:“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人伫立菊前,忘情夕阳中,那菊之傲骨与坚贞,不就是诗人不畏权贵敢言的化身吗?不就是历尽贬谪亦风神纯粹之写照吗?郑谷在《菊》中吟道:“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菊花虽置身乡野,却高洁清幽,晶莹明艳,香飘天地。瓦松虽踞高位,却形神委琐百无用途。此菊有不羡高位之品质、不慕荣利之淡定,当是日月昭昭之风范。

唐诗里的菊花,更被赋予生命之大气,多有激扬之气魄,战天斗地之宏愿。读黄巢《题菊花》,总让人顿生豪情意取万丈。“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之菊,是为平民化身英雄群像。诗中意旨,当是要改天换地砸碎社会之不公。另一《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读来更为壮观雄奇,满城尽开,遍地金甲,轰轰烈烈,如火燎原,有着傲骨凌霜之劲节,摧枯拉朽之凌厉。那种王侯将相有种的血统论,那种世袭官爵的不公平,那种利益集团的腐朽和丑恶,那种贫富日益拉大的黑暗……都将被打碎。“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黄巢无愧马上打天下,笔下写壮志的英雄。一曲菊花,把唐代菊花诗推向了雄壮豪迈的境界,以其俏奇瑰丽,恢弘气魄,塑造了诗人身披甲胄剑指千里霄汉的千古英雄之形象。黄巢之菊,脱孤脱俗,想象奇瑰。其意其景,回荡石破天惊之声,走雷挟电之威,宣示着诗人宏伟之抱负。

唐诗里的菊花,因时不同,因人而异,因势而别,诗人或赋采精绘,或传情言志,无不飞扬生命的个性、思想的锋芒。欣赏唐诗里的菊花,不仅能走进心灵的世界,更能重新审视雄奇的大唐。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