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lh3c24
lh3c10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娘家人”

周西海

俗话说“娘家人”是“贴心人”、“出气人”……是闺女家坚不可摧的后盾。

乡村人家,如果谁家亡了家母,做儿子的首先要头顶一方孝布,或脖颈上束上一条孝带,驱车火速赶往舅父家里通知娘家人。孝子踏进舅父家门,见到舅父、舅妈或兄嫂人等,急忙跪地悲悲切切地告诉“娘家人”,家母什么时候去世,定于何时入殓,求拜舅父一家及时前往。

“娘家人”得知老姐或老妹去世,为了显示家族的威风,即通知近门姓氏家族浩浩荡荡前往亡人家里。

当“娘家人”的人马走至离亡人不远之处,即停步歇脚等待外甥一家男女孝子前来迎接。

孝子得知“娘家人”赶到,匆忙身披孝衣、头顶孝布快步前往。孝子哭哭啼啼把“娘家人”迎进家里,“娘家人”首先要去亡人尸体旁边查看穿戴的寿衣、被褥等装束物。待到“娘家人”心里满意,吱一声允许“入殓”。方可合上棺盖钉口。

聪明的“娘家人”,大都很明智,表现十分低调,不但给自己留下一个台阶,也给儿女留下一条亲情路,当甥儿、甥媳刚刚跪下,做舅父舅母的就急忙答话“起来、起来”。并赞扬说,你娘在世,常提起你是孝顺儿子……

也有少数“娘家人”为了显摆势力、装架子、撑脸面,让甥儿长跪不起,还要板起一幅面孔,数数叨叨,讥讽漫骂。更严重者,对甥儿怒气冲冲,抬起手掌“噼啪”一个耳光。按“娘家人”的意图,是让甥儿在众人面前丢丑,岂不知一个耳光折断了一条亲情路,从此甥儿再也不踩舅父的门槛了,又断了小字辈的来往之路,从此两家成了陌生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