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记者驾车体验三环高架
“潜龙”奔腾绿城圆梦
警方提醒三环
快速路安全事项
控制中心传出
车站开放指令
上海旧校场年画
郑州博物馆展出
我市部署反腐
倡廉理论研究
202所艺术类院校
在豫使用校考成绩
1228停电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潜龙”奔腾绿城圆梦
——郑州地铁1号线开通现场侧记

本报记者 成 燕 文 丁友明 图

挥汗潜行历五载,一朝梦圆耀千年。

2013年12月28日,注定将载入郑州城市建设千秋史册。

这一天,河南首条地铁——郑州地铁1号线载着万千市民的美好期盼飞驰而来。作为郑州城建史上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这条奔腾的“地下蛟龙”开启了古都交通建设史全新的一页。

上午9时,在郑州体育中心站举行的开通仪式只有短短5分钟。没有冗长的领导致辞,没有缤纷的礼花鞭炮,锁定的只有一个主题——“感谢建设者辛勤付出,感恩市民无私支持”。省、市领导分6组为数百名基层建设者、市民代表披绶带、戴红花,高兴地送他们登上首发车。

从2009年6月6日开建至今,历经1000多个日日夜夜,河南首条地铁终于建成通车。其中,既凝聚着成千上万名建设者的辛勤汗水,更饱含着为建地铁而搬离故居的普通市民的无私奉献。昨日,他们成为当之无愧的亮丽主角,应邀作为首批乘客拥抱郑州“地铁时代”。

坐在温暖整洁的车厢,感受着“地下蛟龙”的风驰电掣,一幕幕火热的建设场景重现脑海,一个个与地铁相关的温馨回忆浮上心头,令大家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我在大连、深圳等地曾修建过8年地铁,两年前有幸加入郑州地铁建设大军。今天能坐上家乡的地铁、洒过我们建设者汗水的地铁,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中铁电气化局集团郑州地铁1号线项目经理邵昱兴奋地说。该集团承建的郑州地铁1号线机电安装项目共有5个,包括供电系统安装、通信及综合系统安装等。“为了今天,我们全体参建人员没明没夜地干,值了!”邵昱和几位同事由衷地说。

在车厢一角,带着大红花的郑州轨道交通公司员工李金文正兴奋地和伙伴们拍照留念。李金文是江西人,2006年毕业于华东交通大学信号专业,2011年加入郑州地铁建设中来。“因为需要前期信号调试,我对郑州地铁并不陌生,但今天坐在这趟首发车上,依然很兴奋。”李金文告诉记者,1号线仅仅开启了郑州地铁史第一页,他和同事们还正在为提升郑州地铁轨道交通的信号自动控制性能默默努力着。

4年前,因为修建地铁1号线,家住中原路107号院的王五星依依不舍搬离生活几十年的老屋。昨日清晨,他与12位老邻居从西区赶到几十公里外的通车仪式现场,迫不及待地想早点看看属于郑州人的地铁。“坐上咱自己的地铁,我心里可老激动啊!”与王五星同住一个社区的郑麦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从动迁到搬离再到看着地铁建设日新月异,郑麦婷对郑州地铁怀着一种特殊的情结。“今天我们特别高兴,希望郑州地铁2号线早日开通!”郑麦婷道出众多市民的共同期盼。

在长长的车厢里,记者还发现了郑州交警“名人”杨华民。“杨老师,郑州地铁开通了,地面交通压力是不是会小点啊?”“今天,我们共同见证了郑州‘立体交通’时代到来的历史性时刻,郑州交通路网从地面延伸到地下,可谓实现‘两条腿’走路了。1号线可以有效改善郑州东西方向交通压力,但南北方向压力依然很大,希望更多地铁线路早日开通。”杨华民以交警和市民的双重身份谈起自己的思考。

欢声、笑语、交谈、讨论……伴随地铁的飞驰,不知不觉中,1号线开通首发车已平稳安全到达终点西流湖站。

从地上到地下,从街道到站台,从闸口到车厢……从这一天起,郑州拥有了一个超大的城市公共“会客厅”,我们将在温暖的地铁里穿行、偶遇、攀谈……成千上万郑州人朝思暮想的地铁梦,终于照进灿烂的现实。从这一天起,郑州地铁将忠实记录着这个大都市精彩纷呈的故事,开往春天,开向绚丽多姿的未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