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宋代的小长假——节假
哥哥
《吞吴》
古人的称谓
相依未忍轻飞去 直与梅花了岁时
用餐讲“光盘”
雪落故乡
qhq411
qhq410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用餐讲“光盘”

吴建国

岁末年初,迎来送往,合家团圆,走亲访友,是各种宴请和聚会的高峰期。到饭店用餐,吃多少点多少,不够再添加,提倡吃光,只剩“光盘”,如实在还有剩余饭菜,就打包带走。即便是家里做饭同样应拒绝“剩”宴,以“光盘”为荣,不浪费,又省钱。

在吃喝问题上,公款吃喝浪费严重,私人掏钱浪费的也不少。不仅大款们铺张浪费突出,就是“白领”们的浪费现象也不可小视;不仅到餐馆吃喝存在浪费,既是在家里吃饭有时也照样存在浪费现象。岂知,饥饿仍是全人类的头号杀手,每6秒就有一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每年会夺去1000万人的生命;我国仍有1亿多贫困人口。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另组数据:我国每年浪费约500亿公斤粮食,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如每天浪费的粮食回收百分之五,就可救活400万饥民。

随着国人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适当改善餐桌上的生活,无可厚非。但恣意挥霍是得不偿失、无任何意义的行为。其实,用餐彰显礼仪待客之道,不在花的钱、点的食物越多越好,而在于待人礼貌温馨、餐食清淡可口和科学饮食。过度讲究、高档消费,难免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这样的尴尬事例不胜枚举。小小餐桌,传承了国人的优秀文化和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美德。小者,大之端。一个人的优秀品德,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俭以养德,奢以败德”,一些腐化分子往往是由生活不检点,不能坚持节俭而开始蜕变的。

毛泽东同志曾把浪费的严重性视为同贪污一样看待,他尖锐地指出:“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在国家困难时期,他舍弃爱吃的红烧肉,降低自己的工资及待遇。1962年的新春佳节,他在颐年堂内宴请溥仪,邀章士钊、程潜、仇鳌和王孝范四位社会名流乡友陪同。餐桌上只有几碟湘味儿的辣椒、苦瓜、豆豉等小菜和大米饭加馒头,喝的是葡萄酒。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等勤俭节约的事例更是数不胜数。

勤俭节约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清朝的雍正帝曾先后颁发过两道圣旨:“凡粥饭及肴馔等食,食毕有余者,切不可抛弃沟渠。”还强调“上天降生五谷,养育众生,人生赖以活命,就是一粒亦不可轻弃。如有轻弃米谷者,重责四十大板。”雍正帝的“光盘”圣旨,真可谓常抓不懈,既讲道理,又有惩治措施。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公款招待不能浪费,要吃光盘子,私人会朋访友,也不能含糊。常听到有人振振有词“我花我自己的钱,我浪费关你什么事?”这种观点经不起推敲,你虽然花的是自己的钱,但浪费的却是社会资源。曾有一行国人在德国一家餐厅用餐后,由于桌上剩了三分之一的饭菜被罚50马克,甚不理解。餐厅工作人员解释道,虽然吃饭花的钱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社会的,谁都没有理由浪费。可见,浪费食物绝非小事,也不是个人私事。

古人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合理适量就餐,理性消费,摒弃讲排场、好面子奢侈浪费陋习,倡导文明消费理念,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是人人之事。做到用餐吃“光盘”,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节俭是一种美德、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品质。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每个人应当坚守的道德操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