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2014郑州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超七成财政投向民生
开创郑州发展新格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超七成财政投向民生
——郑州市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在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郑州市财政局局长刘睿作了《关于郑州市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今年,市级财政预算支出将重点投向推动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优化整合产业引导资金、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报告核心

2013年,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1858.9亿元,增长21.3%。地方财政总收入1116亿元,增长14.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3.6亿元,增长19.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16.2亿元,增长16.5%。按现行财政体制算账,全市公共财政预算当年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2014年财政预算安排指导思想是: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及国民经济的运行态势,根据实际,依法组织收入,科学安排支出,坚持量入为出,自求平衡。围绕“三大一中”战略定位,突出“三大主体”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提质增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健全财政运行机制,全力支持以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统揽的郑州都市区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航空港实验区

【2013年】

我市拨付资金16.5亿元,突出发展航空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等新兴业态,支持现代服务业提质增速;拨付资金50.7亿元,支持机场二期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支持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

【2014年】

我市将全力支持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围绕“打造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形成大都市”的战略定位,不断完善财政扶持政策体系,推动实验区建设全面提速。

加强实验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加快推进机场二期及各项配套工程建设,支持实验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支持航空物流业发展。建立激励机制,吸引航空物流企业集聚,推进菜鸟(中国)智能骨干网国际航空货物枢纽建设。落实郑欧班列扶持政策,推动其常态化运营。支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E贸易)产业链建设,在一定期限内对从事E贸易物流企业形成的航空货源给予奖励。

支持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完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重点吸引航空设备制造维修、电子信息、精密机床、生物医药等重大项目集群式招商落地。运用政府股权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支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制造等主导产业和金融业发展。

关键词 产业引导

【2013年】

我市拨付产业发展引导资金69.9亿元,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发展,有力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拨付资金69.7亿元,完善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支持产业集聚区企业发展。

【2014年】

我市将优化整合各类产业引导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逐步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以社会资金为主导的产业投资体系,撬动更多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加大对经济发展投入。

支持工业转型升级。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汽车与装备制造等高成长性制造业加快发展,推动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促进铝精深加工、现代食品制造、品牌服装制造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支持服务业提质增速。重点支持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文化旅游等高成长性服务业和科技研发、教育培训、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完善金融业发展奖补政策,支持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

支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整合各类支农资金,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菜篮子”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136”工程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四大工程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支持扩大开放。完善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奖励政策,加大产业链定向招商、产业集群招商和“三力”型项目招商力度,支持国内外500强和行业前20强招商,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2013年】

我市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功能提升,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全市财政统筹资金626.3亿元,有效确保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

【2014年】

我市将围绕“强投资”抓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采取财政直接投入、支持投融资平台投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

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继续落实土地出让金净收益返还、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减免、生态廊道和新型农村社区奖补等财政政策。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投入力度,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支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积极支持“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建设,加快城际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网建设。加大城市道路、桥梁建设投入,全面推进中心城区“环形+井字”快速路网和次干道、支路网建设。确保轨道交通5号线、2号线、1号线二期建设。

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燃煤锅炉拆改、扬尘治理、重点行业脱硫脱硝治理、黄标车淘汰等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深入推进“气化郑州”建设。

支持城乡环境改善。支持国家森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继续实施植树造林、森林公园、园林绿化等重点工程。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关键词 保障改善民生

【2013年】

全市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支出达到617亿元,增长20.6%,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5.6%,实实在在保稳定、惠民生,切实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2014年】

围绕省、市“十大实事”等民生工程,我市将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补助标准,研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间的衔接办法。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区分教育的公共性层次,完善针对不同教育类型的财政支持政策。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工程建设,继续扩大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资源。

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扩大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加大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资金用于购买大病保险的比例。

推动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支持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等农村文化重点工程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落实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政策。加大对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

关键词 财税体制改革

【2013年】

我市依法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坚决杜绝收“过头税”、“过头费”或虚增收入,确保财政收入质量。去年我市扎实推进“营改增”,纳入试点范围的8个行业总体减税4.5亿元。

【2014年】

我市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围绕财税体制改革重点,着重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税制改革。

规范财政分配秩序。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加强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管理。

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硬化支出预算约束。

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加大对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财政预算的统筹力度。

推进政府和部门预决算公开。进一步细化预决算公开内容,扩大预决算公开范围。推动所有使用财政拨款的部门(除涉密部门外)公开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

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改革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对事务性管理服务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

郑州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王红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