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lh4224
lh421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1970年9月28日,海军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再次召开专题办公会议,确定航母研制分两步走:从现在起到1972年底,重点完成科研设计;1973年开工建造,争取“四五”(1971—1975)末期首艘航空母舰建成下水。

1971年元旦前夕,刘华清主持起草了以海军造船工业领导小组名义上报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造船工业、科研“四五”规划》,明确海军装备建设“以导弹为主、潜艇为重点”,护航航空母舰作为“四五”规划尖端装备,排在了导弹驱逐舰、护卫舰、导弹艇、鱼雷艇前面。

“海军领导层,特别是造船工业领导小组核心成员,并没有因为搞航母就头脑发热,而是非常清醒地着眼长远在思考谋划和决策部署航母工程。”郑明证实,“直到1971年4月,海军造船工业领导小组还专门发文,再次明确核潜艇建造为当年的工程重点,航母研制的位置则往后摆了些。”

然而,令刘华清和所有满怀“航母梦”热望的人始料不及的是,五个月后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突然爆发,刚刚起航的航母工程触礁搁浅、戛然而止。

直到此时,刘华清才获悉:一年前下达建造航母令的“中央首长”是“副统帅”林彪!

这就难怪中国历史上首次启动的航母建造工程会半途而废了。从日后公开的高层档案材料可以清晰地看出,刘华清的航母建造报告上呈之时,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的序幕已然拉开。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林彪及其亲信李作鹏等人与毛泽东渐行渐远,最终分道扬镳,落得个自取灭亡的可悲下场。

然而,林彪一伙的倒台并未结束国家的动乱。刘华清翘首以盼的中国航母舰队,只能像影子一样潜行于他苦闷的心海里。

二次建言造航母

刘华清第二次建言造航母,是在他主持完成中国第一个航母建造报告五年之后。

进入20世纪70年代,日益凸现的海洋主权危机引起共和国开国领袖们对人民海军建设的极大焦虑。

1970年9月25日,毛泽东主席在接见巴基斯坦海军司令哈桑中将时,不无忧虑地说:“讲到海军,我们恐怕是不行。……现在一些大国欺负我们……什么印度洋、太平洋都被他们霸占着。所以我们也得搞一点海军。”

1973年10月25日,重病缠身的周恩来总理在同外宾谈到领海主权时,动情地说:“我们的南沙、西沙被南越占领,没有航空母舰,我们不能让中国的海军再去拼刺刀。我搞了一辈子军事、政治,至今没有看到中国的航母,看不到航空母舰,我是不甘心的啊!”

“我们海军只有这样大。”1975年5月2日深夜,毛泽东在召见政治局委员时,抬起左手晃了晃小指头,对海军第一政治委员苏振华说。虽已风烛残年,他仍壮心不已:“海军要搞好,使敌人怕。”“努力奋斗,10年达到目标。”

毛泽东和周恩来关于海军建设的一系列谈话和指示,重新唤起刘华清对早日实现中国航母梦的强烈渴望。1975年9月1日,在那篇《关于海军装备问题的汇报》的万言书中,刘华清向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邓小平大胆建言:“尽早着手研制航空母舰!”

海军作战的方针仍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诱敌深入,在近海歼敌为主,同时也要敌进我进,既要在近海,也一定要到远海敌后去打击歼灭敌人。为了解决大量水面舰艇和潜艇到中、远海作战的空中掩护、支援配合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尽早着手研制攻击型和护航航空母舰(先搞常规动力的,排水量在4万吨左右,不一定搞8万、10万吨的)。

我建议,不要再搞10年规划中的8000吨的大型导弹驱逐舰(论证几年,方案多变,尚未建造)。可将现已试制出的中型导弹驱逐舰改进提高,来代替它,将搞大型驱逐舰的人力财力拿来搞航空母舰。因为海上的战斗规律早就是空中、水面、水下各种兵力的协同战斗。我国要大搞经济建设,有些重要战略物资还需从国外进口,必将大大发展海外贸易,掩护海洋交通和保护海洋资源的任务都是繁重的。但是我们不能到外国去建设任何基地,只有解决机动的飞机场和导弹发射场。执行上述任务离不开去远海,要到远海作战就不能违反这个立体协同作战的客观规律。

现在美苏激烈争夺海洋,拼命扩充海军,广泛发展水下、水面、空中乃至所谓轨道武器。将来三次大战发生,海上战争将比历史上任何一次大战的规模要大,要激烈。美苏都认为,把战略导弹和飞机放在大型潜艇、水面舰艇、航空母舰上要机动得多,不易受到摧毁。我们暂时不一定要在这方面同他们比,也不一定按他们的办法干。但是,为了对付我们未来的敌人,总得要研究对付的办法才行,而且相差的距离不能太远,不能闭眼捉麻雀。

我国现有工业和科学技术条件是具备解决制造航空母舰问题的。国家各种机械、造船、航空、电子等工业均较发达,钢铁及其他各种材料亦基本具备。英国1918年开始建造航母,当年产钢969万吨;美国1921年开始建造航母,当年产钢2010万吨;日本1931年开始建造航母,当年产钢188万吨。

毛主席与党中央已决心加快海军的建设速度,这很振奋人心,若计划实现,海军就比较强大了。但建设强大的海军其重点决不能放在搞小艇上,将它搞得再多,敌人也不怕,必须解决关键性的作战舰艇。国家10年投入大量经费和贵重稀有材料和各种物资,这些钱财一定要用在刀刃上,次要的和易造的小艇可以缓办或不办。要抓紧时间,在前七年左右将航母首舰试出来,10年末开始形成战斗力。如果这个10年,特别“五五”如不上马,那就是要在20年之后我国才有航空母舰。因为它的研制周期起码要七年左右的时间,而且我们又是从头做起,时间会长些。我们一定要建设既有数量又有高质量的强大海军。

“请你考虑一下,我看有些意见值得重视。”这就是邓小平对刘华清包括建造航空母舰在内的“憋不住的汇报”的批示,而且是在收到报告的第二天就批转给了海军第一政治委员苏振华。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中国要不要建航母?建什么样的航母?从已公开的邓小平讲话中尚未见闻。但对建一支什么样的海军、海军的战略方针和作战任务,邓小平都有精辟论述。刘华清在海军司令员任上制定和确立的海军战略,就是邓小平海军建设思想和军事战略的系统概括与理论升华。

对于现代战争中制空权的重要性,邓小平有着深邃的理解与洞察。早在1979年1月18日,他就指出:“将来打起仗来,没有空军是不行的,没有制空权是不行的。……海军没有空军的掩护也不行,我们主要的是近海作战。没有制空权,敌人的飞机可以横行无阻。”

17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