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lh4224
lh421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郑州带马字的地名

王瑞明 郭增磊

白马寺村

白马寺村位于管城回族区绕城高速公路与107国道交会处东北部,为刘东村委会辖区的一个自然村。

相传古时候这里有一座古刹——白马寺,故村名叫白马寺村。清朝末年,从寺南边的荆垌村迁来一户荆姓人家,在白马寺南边的沟坡上定居下来。随着人口的增多,成为一个小村,村名定为荆家门。后来,因荆家门处在坡沟上,当地居民称这种地形为“沟咀”或“坡咀”,于是荆家门又被叫成荆家咀。

不过,当地有些村民认为原村子既然叫白马寺,便仍习惯叫成白马寺村。现在,荆家咀、白马寺两种叫法同时并用。

牛马坑村

牛马坑村位于中原区西绕城公路两侧,南与二七区马寨镇接壤,为中原区址刘村辖区的一个自然村。

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位,自封为帝。后刘秀起兵讨伐王莽,攻占颍川后,活动在现郑州、洛阳一带,与王莽进行大战。一日,刘秀转战到现郑州西部,见部下人困马乏,即命令大军扎营休整,并派人寻找水源。士兵很快在驻营附近低洼处找到两眼泉水,刘秀见泉水清澈见底,不禁大喜。泉水解决了大军人马饮水问题,刘秀随后即打了一个胜仗。

公元25年,刘秀消灭王莽后,在洛阳登基称帝。现郑州西郊的百姓认为光武皇帝刘秀曾驻扎的地方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方圆数十里的人都来这里放马、放牛,称刘秀饮马的泉眼为饮马池。后来,放牛、放马的人越来越多,饮马池也称牛马池。清光绪十五年(1889)陈姓由今荥阳薛楼村迁至牛马池(饮马池)附近安家,后发展为村庄,村名被称为饮马池或牛马池。

新中国成立后,因地表发生了巨大变化,牛马池的水源逐渐干涸,泉水也不复存在,成为土坑。1957年村名遂改为“牛马坑”,沿用至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