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阅汉堂记
lh42112
lh42114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大国地位”,是刘华清为之奋斗的动力源。刚刚就任军委副秘书长,他就力主启动国家载人航天工程。

1991年3月1日,他在一份批件上向中央直言进谏:“最近几年来,很多专家都希望中央尽快下决心搞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问题,建议中央下决心干起来,似不要再拖延。经费是个大问题,但10年多的时间,每年分担出也是可行的。实在当前财政困难,动用国库存的金子,每年出点(一年一亿美元)也得干!”

1992年9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正式批准载人航天工程计划,并明确由刘华清负责此项工作。西北戈壁滩上,他为航天发射场定点铲起第一锹黄土;首都北京郊野,他为现代航天城开工埋下第一块基石。中国,由此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大国。

与载人航天工程相比,令刘华清难以释怀的,还是航空母舰的论证研究工作。

深入探讨

一股热流——航空母舰论证预研的热流,在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界奔涌。自刘华清1984年公开倡导并组织开展航母课题论证以来,国内舰船、航空、电子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群起响应,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航母热”。

最早付诸行动的是舰艇研究院。作为刘华清曾经亲手创建的“嫡系部队”,继海军第二次航母论证学术研讨会之后,1987年10月,舰艇研究院首次航母学术研讨会便在青岛召开。研究院领导和专家们从2000年世界战略态势看海军和航母的重要性、我国发展航母的必要性、尽早发展航母的可能性、研制指导思想、设想的航母战术技术状态,以及论证开路、预研先行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1988年8月,国防科工委几位专家联名上书,提出进行航母和舰载机发展可行性研究的建议。刘华清迅即作出批示,要求总参、国防科工委和海军协同研究落实。

1988年12月,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聂力主持召开评审会议,通过《我国航母及舰载机发展可行性研究》课题,并报请国防科工委党委批准立项,正式列入重大软科学研究计划。

1989年1月7日,由国防科工委统一组织领导,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跨行业、跨学科,有数百名专家学者参加的航母论证课题组正式宣告成立。

“航母是比核潜艇还要复杂的武器系统和战斗单元,论证难度巨大。”国防科工委首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兼职委员、舰艇研究院原副院长尤子平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航母论证要结合基本国情和国家战略,不仅要放到全军角度研究,还要放在海军整个序列中研究,综合各领域技术经济状况,拿出有说服力有分量能代表国家级水平的决策咨询报告。”

“随着航母论证研究的深入,许多重要问题都已涉及,局限在航母本体而不向系统设备配套延伸已经难以为继。”作为课题组负责人,尤子平利用舰艇研究院各所专业成龙配套的独特优势,于1989年7月组织召开院内航母技术支撑工作汇报座谈会,各专业所提出了专题报告、工作计划和落实措施。在此基础上,舰艇研究院召开第二次航母论证研讨会,着重就各分课题研究工作中提出的难点展开深入探讨,达成很多共识。但仍有不少重大问题难以把握。为集思广益,统一思想,舰艇研究院先后组织向国防科工委、海军和相关工业部领导进行了两次专题汇报。

“通过汇报,舰艇研究院课题组提出的一些重要观点和基本结论获得广泛赞同。”尤子平说,这些观点和结论包括:从国情、军情、国威、军威出发,经略海洋、保卫海洋不能没有航母;航母作战效费比高,发展周期长,必须及早动手,经费分摊到长周期中,密度摊薄,可以承受,关键在决心;发展中型航母,立足先解决有无问题,后实现发展目标,一代平台,多代负载,基本配套,逐步充实,滚动发展,分步实现;技术路线采取先进与现实结合,近期与远期结合,改装与新研结合,高低搭配,预研先行;自力更生为主,技术引进为辅;航母是巨系统工程,必须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同步配套,大力协作;等等。

刘华清密切关注航母论证研究的进展。1989年9月4日上午,他亲自主持召开航母课题研究座谈会。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副主任谢光、聂力,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秘书长王寿云,舰艇研究院副院长尤子平等领导和专家参加会议。在详细听取尤子平代表课题组所作的情况汇报和国防科委几位领导建议意见后,刘华清再次向这些跟随自己多年的老部下敞开心扉,一吐萦绕于怀的“航母情结”——

航母搞了几次,最早在70年代,组织过论证,还上报过方案。1982年,我当海军司令时想搞航母,国力不行,只能等。1984、1985年,邓主席指出,要认真研究海峡问题。海军说,有三艘航母可以省很多飞机。一艘航母相当于300架飞机,代替三个航空师,岸基飞机掩护航母,航母掩护潜艇,非要这个东西不可。现在,又有一个南沙问题。去年3月,应国际组织要求,我们在南沙建一个海洋观测站,越南挑衅,南海舰队两天就过去了,但空军不行。所以,航母要不要,希望你们进一步论证。今年继续论证,明年拿出来,“八五”上预研,可考虑这个方案。至于“九五”能否上型号,很难说。如果问我航母和核潜艇以后如何排队,我说海军缺少的航母应安排在先!

在刘华清的关怀指导下,国防科工委组织来自海军、舰船、航空、电子等部门数百名专家学者经过近三年密切协作,共同努力,完成了中国航母大系统论证工作。1990年7月,国防科工委向军委上报了课题专家组编制的航母可行性研究总报告和一系列分报告。

刘华清知道,航母工程获准立项上型号,最大的问题在于一个“钱”字。1990年12月19日,在出席海军军事工作会议时,面对海军上下渴望航母立项的强烈呼声,刘华清坦陈建造航母的经济负担。他说,现在很多人讲海军应该搞航空母舰,海军的同志没有一个人会反对。从国家和军队建设的全局综合考虑,也是非常需要的。现在并不是说技术上有多少困难,但经费不是个小数目。建造一艘驱逐舰、护卫舰经费负担就不轻,建造一艘航空母舰经费就更多了。当然我们也不是按美国人搞航空母舰的那种概念来计算航空母舰的费用,我们和他们是有区别的,但我们自己设想的标准也是不简单的。现代化的军队没有先进的武器、高技术的装备是不行的。

24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