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乐坛
博古斋
新书架
郑邑旧事
商都钟鼓
随笔
tpzz2441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博古斋

徐悲鸿画马

陈永坤

我国杰出的画家徐悲鸿,功力极深,他经常对学生说,艺术上的成功,“才能” 仅占一分,而毅力要占两分。意思是说单凭有才能而无毅力是不会成功的。

徐悲鸿幼年就喜欢画画,但他第一次画的并不是马,而是虎。那是他父亲给他讲《论语》时,当讲到“卞庄子之勇”一句时,小悲鸿不禁问道“卞庄子有何勇?”父亲回答:“卞庄子能刺虎。”于是小悲鸿对虎发生了兴趣,央人为他画了一只虎,并津津有味地照着描画起来。他父亲发现后,指着他画的虎含笑说:“你这画的像条狗呵!”

徐悲鸿十三四岁时,因家乡连年大水,随父外出。他父亲在无锡、常州等地以鬻字卖画为生。于漂泊流浪中,徐悲鸿搜集强盗牌(老刀牌)香烟盒中附送的马、牛等各种动物图片多种,照着描画。后来又对着实物或标本写生。他十九岁左右,靠一位民间医生的帮助,得到几十元川资,准备到北京去学画,路经上海时,朋友看他一身单薄,衣服不足御寒,劝他留在上海学画。在上海,他一边到一夜校学法文,一边到审美馆看画。在生活无法维持下去的情况下,他画了一幅画,寄给审美馆馆长高奇峰。这幅画,不是人物花卉翎毛,而是画的一匹马。过了几天,回信来了,对他的画大加赞赏,说:“虽古之韩干,无以过也。”审美馆并将这幅马制版发表,这是徐悲鸿画的马第一次制版。

此后,徐悲鸿便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他1953年逝世前,还画下了最后一幅四蹄腾空的奔马,以表示新中国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景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