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乐坛
博古斋
新书架
郑邑旧事
商都钟鼓
随笔
tpzz2441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随笔

我们也会老去

宋子牛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时光无限而人生有涯,谁也不敌岁月风霜的洗礼,翩翩美少年最终都会变成龙钟皓首翁,这就是“人间正道”。所谓生命之树常青,只是一种文学修辞与美好的祈祝;老,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再尊贵的生命也难永恒,再辉煌的人生也要谢幕,布衣草民,秦皇汉武,古往今来,概莫能外。因此,当社会老龄化时,该如何对待老人,就成为一个绕不开的公共话题。

毫无疑义,我们应该正视这一问题,并真心实意地善待老人。因为,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毕竟,人人都要“殊途同归”,我们也会渐渐老去,成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一员。

所以,中华民族素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我国的“老年法”规定,抚养子女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同样,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观之今天的社会,“爱幼”情浓,“尊老”乏力,则是普遍的现象,这不能说是人伦之常,而是社会认知的偏颇,亟待疗治的痼疾。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无私的,不讲任何代价,为了子女可以付出一切,甚至生命,但少有子女为父母而不计一切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句形象而深情地说明,子女即使有心报答,做得再好再到位,也难及父母恩泽的万一。做子女的真该清夜扪心,认真想一想,我们的孝老做得如何,该怎样给老人更多的关爱与呵护。

时常想到一则外国谚语,并为之动容:父亲帮助孩子时,两人都笑了;孩子帮助父亲时,两人都哭了。这是两幅形象鲜明、感人至深的人伦亲情画面。前者为子女年幼啼哭摇篮时的情形,是温馨的;后者为父母垂老缠绵病榻时的景象,是伤感的。岁月无情,时光嬗递,今天帮助父母的子女,有朝一日也要步入老境,靠自己的子女来帮扶,重现“两人都哭了”的情景。这不光是天道的轮回,更是血脉亲情的延续与继承。“不是人间偏我老”,谁都有老的一天,父母的现在,就是子女的将来。念及此,为人子者,焉能不想见自己的未来并深深触动,从而事亲至孝,知恩必报,更加善待父母吗?“滴水之恩”尚且感激涕零,以“涌泉”相报,何况对待给予自己生命,含辛茹苦将自己养大的父母,哪怕结草衔环,也报答不完啊!

被父母的爱浸润着娇纵惯了的子女,却常常因为各种“理由”忽略对老人的关爱。有过太多的“子欲养而亲不待”,令人潸然落泪的故事,都是在父母溘然长逝时才幡然醒悟,追悔莫及的,造成了子女最大的遗憾和悲哀。人生两事不能罔顾和等待,一是尽孝,二是行善。“百善孝为先”,乌鸦尚知反哺,羊羔必定跪乳,作为人子的我们,不光要明理感恩,更要切实践行,孝老事亲,让老人有尊严地活着。只有孝心善行能够升华一个人的品格,能够成就一个人的完美人生。

我们不光要善待、孝顺自家的老人,也要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看到走失的老人,跌倒的老人,被骗的老人,一定要施以援手,说不定哪天自家的老人或将来的自己,也会面临同样的困窘,也需要他人的帮扶或救助。当“扶不扶”不再成为社会新闻,当路人对失助老人不再冷漠,当老人公交车上不再被无视,当善待老人的话题不再沉重,“啃老”变成自觉养老,尊老助老才能成为良好社会风气,才是人们期许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文明社会。那时,受惠的就不光是这一代老人,也包括未来的我们。

心存感恩之心,善待老人,不仅要在生活上细心照料他们,更要从精神上关心他们。“常回家看看”,不知唱出了多少老人的心声。生活中的常态和孝老敬老的应有之义,却被严肃地写入了法律条文,可见其缺失的程度和现实的针对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孝老莫等待,事亲靠心诚,还是拿出切实行动来,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为现在的老人,也为未来的我们,用心的呼唤,用爱的奉献,营造爱老敬老的社会环境。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等到有一天,我们已经老去,围绕我们的是笑靥、是亲情、是关爱、是春风,除了开心还是开心,幸福之花处处开遍,该是多么美好的人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