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大黄河托起郑州文化之魂
创新与管理双驱动铸就百亿之路
央视“新闻调查”
揭开“记者站的秘密”
导读
文化路大修沿线
日增公交千余车次
我市坚持向一线倾斜
选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新郑模式”具示范意义 值得借鉴推广
三环快速路月底全线贯通
0414中题
0328翠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央视“新闻调查”
揭开“记者站的秘密”

央视“新闻调查”

揭开“记者站的秘密”

一个本应铁肩担道义的记者却成为涉嫌新闻敲诈勒索的主角,而以新闻监督之名进行敲诈为何屡试不爽?媒体的监督权一步步变成了牟利工具,这其中暴露出怎样的媒体生态?2014年4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以《记者站的秘密》为题,曝光《中国经济时报》原河南记者站副站长郗永丰等人利用职务便利,以舆论监督名义进行敲诈勒索牟取私利的新闻。目前郗永丰等人已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中国经济时报》原河南记者站已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撤销。

以替人办事为名

屡次收取请托人好处

郗永丰的所做所为令人触目惊心:学历职称都做假,仅有小学文化程度,却当上《中国经济时报》原河南记者站副站长,并主持工作。

郗永丰等人以新闻监督为名进行新闻敲诈屡试不爽。抓住一些单位的软肋,把赋予媒体的监督权当作牟利的工具,以报道负面新闻相要挟等方式,向有关企业、政府部门敲诈勒索,最终走上不归路,郗永丰等人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郗永丰,河南禹州人,1971年出生,2010年10月应聘为《中国经济时报》河南记者站副站长职务,主持工作。《中国经济时报》河南记者站,其实就郗永丰一人。他把赋予媒体记者的新闻舆论监督权当作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胡作非为。

郗永丰在曝光一些单位时有自己的“套路”:专挑效益好,有宣传经费的单位,目的是为了拉广告,搞发行。

在郗永丰眼中,浦发银行郑州分行就是一家效益好、宣传经费多的单位。该银行因自己有“短”,两次有求郗永丰,郗永丰也乐于相助从中收取好处费。2011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李国鹏向浦发银行发采访函联系采访,担心记者报道影响到经营和储户稳定,浦发银行郑州分行办公室主任马剑锋主动找到郗永丰请求帮忙。郗永丰答应试一试,由于和李国鹏不熟,便联系到《中国经济时报》事业发展中心总监乔国栋,通过乔国栋沟通协调此事。郗永丰将协调情况转告了马剑锋,并提出要协调费4万元。办妥后,马剑峰给郗永丰4万元现金,郗永丰按照与乔国栋商量的方案,将其中3.5万元转到了乔国栋的个人银行账户,其余的5000元归自己。

时隔两年,马剑锋再次找到郗永丰,提出银行的一个客户经理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即将宣判,希望郗永丰能帮忙协调不要进一步关注此事。郗永丰提出需要5万至6万元的费用,马剑锋同意。协调成功后,马剑锋交给郗永丰5万元现金,郗永丰将其中3万元交给了乔国栋,自己留了2万元。

(下转三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