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农民企业家助残送技术
惠济今年将建安置房900万平方米
居民身边的“健身房”
“点对点”传民声
“一对一”解民忧
老人集体过生日
街坊邻居大联欢
举行“党员义工日”活动
组织党员干部赴兰考学习
整合取消行政审批事项70项
0414防病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居民身边的“健身房”
健身器材基本覆盖社区健身期待丰富

绿荫公园的健身园。

本报记者 王影 栾月琳 见习记者 谢娟 文/图

近日,郑州市发布《郑州市创建河南省全民健身示范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到2015年10月前,郑州市建成“十分钟健身圈”,不论是公园、绿地、广场,或者是旧城改造区,都能找到免费的健身场所。昨日,记者走访发现,健身器材基本覆盖郑州各社区和公园广场,市民已经受益于家门前的“健身房”。

健身园里收获健康

“有人花钱去健身,有人在公园免费健身,不同条件,各取所需。”自称是受益者的李传银,踏着“太空漫步机”直称赞家门口的“健身房”。

45岁的李传银,在去年4月份的一天,突然起不来了,紧急入院治疗,医生确诊为严重糖尿病。在住院的一个月时间里,他忍受着病魔折磨的同时,始终不敢相信,过去那么好的身体,怎么说垮就垮了呢?出院后,李传银向单位请了病休,决定向病魔“宣战”。

而他的锻炼计划就是在绿荫公园的健身园里。按照他的日程表,每天的运动量至少在5个小时,除了慢跑和快走,剩下就是在各种健身器材上锻炼。“这里大约有20种健身器材,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得到锻炼。”他告诉记者,每天来这里锻炼的市民很多,大家都在这里收获了健康。

这半年来,李传银已经摆脱了药物治疗,身体状态恢复到了良好。慢慢的,一传十,十传百,不少市民加入到健身队伍中,和他一起在免费的“健身房”里快乐健身。

健身器材基本覆盖

记者走访发现,健身器材基本覆盖到了郑州各社区和公园广场。

在省群众工人文化宫体育中心,太空漫步机、云梯、伸腰架、双杠等健身器材上,各年龄段的人都在锻炼。80岁的赵大妈是这里的“运动达人”,每天都能看到她的身影。赵大妈笑着告诉记者,她家就住在对面,距离这里就是几步路,同时小区里也有健身器材,但由于这里的健身器材种类比较多,她一般都会选择来这里锻炼。

除了公园广场外,郑州市社区基本上也都安装了健身器材。在南关街道豫丰社区,门前就是原国棉二厂家属院的职工文体活动广场,每天清晨、傍晚,总有居民在此打羽毛球、踢毽子、做健身操。活动广场周边,社区联系区教体局安装了十几套户外健身器材,给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健身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西大街街道平等街社区,紧挨着社区就是居民开展业余文体活动的小游园,这里的健身器材数量不少,不仅提供本社区居民使用,而且周边几个社区的居民也来这里健身。

社区健身期待丰富

虽说社区健身器材基本覆盖,但是有的社区只是零星安装了部分健身器材,不能满足社区群众的健身需求。

航海东路街道金色港湾社区是一个新建小区型社区,辖区4个居民小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小区内的所有空地均建设为绿地和业主机动车停车位,以至于如今4个小区内只有为数不多的群众性健身器材,零星分布在不同角落。“社区已在郑商蓝钻小区东围墙外找到了一片可以安装健身器材的区域,将来户外健身器材安装到位,可以满足周边居民的健身需求。”社区主任朱光告诉记者,“这也是郑州市打造‘十分钟健身圈’所提出的要求”。

此外,还有个别社区因没有闲置空地等原因,至今没有安装健身器材。西大街街道南学街社区党支部书记扈洪凯对此很无奈:“辖区位于老城区,紧邻商城遗址,全是老旧平房居民区,就连一块几平方米的空地都找不到,居民健身只有去商城遗址公园或市体育场。”扈洪凯表示,打造“十分钟健身圈”在南学街社区目前还是奢望,只能寄希望于将来的老城区、棚户区改造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