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益往直前》
古代的风筝
往 来
荥阳柿树的传说
谷 雨
一句话的分量
qhq4351
qhq4348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句话的分量

齐 人

人的嘴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吃饭,二是说话。大千世界,人人都在说话,每天都在说话,有人少言寡语,有人口若悬河。话不在多而在于精,关键要说到点子上。说不到点子上的话叫废话,说多没用的话,那叫话痨;说到点子上的话,就可能会一字千钧,一言九鼎,一语中的,一句顶一万句。

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办案的一帮官吏欲置苏轼于死地而后快,但杀还是不杀,神宗一时举棋不定。关键时刻,资深元老王安石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据说,苏轼最后能保住脑袋就取决于王安石这一句话。须知,他们二人是政敌,若换他人,朝廷杀了我的政敌,正中下怀,我不落井下石,也就不错了,何苦为他求情?可王安石到底是王安石,这一代名相的帽子不是白给的。

还是北宋,范仲淹搞庆历变法,重要内容之一是反腐败,挖出不少贪官,抄家查办时家属子女哭哭啼啼的,有些办案官员就手软了,皇帝也犹豫了,到底还搞不搞了?范仲淹力排众议,一句话掷地有声:“一路哭不如一家哭!”坚定了动摇者的决心,铁腕反贪,抓了不少蛀虫,吏治官风大为好转,人心亦为之一振。

到了清初,康熙的十几个儿子都盯着皇位不放,结党营私,明争暗斗,闹得乌烟瘴气。他的儿子个个都有本事,定谁接班都有道理,康熙很纠结。这时,有大臣进言说:“立储难决看皇孙。”康熙顿时如醍醐灌顶,毫不犹豫选定了四阿哥胤禛,因为他最钟爱也最看好的孙子弘历,就是胤稹的儿子。或许就因为这一句话,造就了康、雍、乾盛世,也未可知。

清道光年,鸦片危害日趋剧烈,朝中主张禁烟派与反对禁烟派吵成一团,相持不下,各讲各理,道光皇帝也没了主意。这时,林则徐的一句话让他下了决心:“鸦片流毒天下,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可是要命的事,弄不好祖宗留下的江山都没了,不由得道光不狠下决心禁烟,中国近代史就因此转向。

咸丰年间,左宗棠在湖南巡抚当幕僚时得罪了不少人,因而弹劾他是“劣幕”,朝廷动了杀心。消息传出,曾国藩、胡林翼、骆秉章等大臣们纷纷为左求情,均不奏效。唯有翰林潘祖荫的“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也”一句话,打动了咸丰皇帝,不仅赦免了左宗棠,还破格重用他,使他屡立战功,砥柱中流,最后成了“晚清三杰”之一。

戊戌变法后,慈禧太后想拿掉光绪皇帝,反对的大臣纷纷上折进言,引经据典,动辄成千上万字,都没使顽固的老太婆改变主意。最后,还是两江总督刘坤一的一句“君臣之义已定,中外之口难防”说醒了慈禧,使她明白废君这事于情于理于义于势都不可为,搞不妥当就会天下大乱,只好心有不甘地收回成命。

有的人轻易不说话,一开口就落地成钉,语惊四座,因为那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是真理的浓缩和凝聚。邓小平的“发展是硬道理”,就开辟了一个新时代,把一个民族领进了发展的快车道。还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石破天惊,率领亿万人民挑战贫困,拥抱幸福,走向小康。这一句话的分量重如泰山。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是夸张之语,但一句话改变历史进程、扭转局势的事,可一点也不稀罕,随便捡拾就是一堆。当然,那关键的一句话,不仅要说得正确、及时、精炼,切中要害,而且说话的人还要有相当的话语权,才会发生一句顶一万句的奇迹。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