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陈杨 通讯员 左世友 4月18日上午,新郑市法院城关法庭庭长李晓丽来到新郑市三中,结合自己审判的青少年案例,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受到师生的好评。连日来,新郑市法院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倡导焦裕禄精神,把学习焦裕禄精神落实到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坚持落实措施,拓宽渠道,将“法制教育、帮扶矫治、人文关怀”前移,不断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法制教育前移,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该院通过“一校一法官”活动,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和关爱工作基地,通过开模拟法庭、讲法制课、播放校园典型案例等形式,大力开展送法进校园、送法进社区活动,编发校园安全宣传材料,提高青少年知法、守法的主动性。20多名法制副校长到学校讲课30次,到社区巡回审判刑事案件6件,向学校赠送普法教育读本200余册。 人文关怀前移,优化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该院积极帮助刑释青少年回归社会,着力解决他们的就学、就业、社会保障问题,积极与教育、民政、人事劳动等部门和企业沟通协调,建立健全衔接安置机制,使他们获得自尊,重拾生活的信心,真正达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重新犯罪的发生。到目前为止,该院联合有关部门为两名失足青少年解决了就学问题,帮助两名失足青年上岗就业,接受社区矫治的15名青少年无一例重新犯罪。 回访帮扶前移,增强青少年成长呵护力度。该院积极与司法局、社区和学校组建帮扶矫治网络,经常走家入园,与家长、老师交流学生的教育成长问题。针对社区内的留守、闲散、不良行为青少年进行摸底排查,跟踪进行帮教。对在社区内矫治犯罪的青少年,加大回访考察的力度,并与这些青少年的家庭结对共建,由家长定期报告矫治青少年的表现,法官定期上门进行法律教育和心理调适。今年来,分管副院长带少年庭法官回访考察了15名矫治对象,情法交融对他们进行帮扶,督促他们接受矫治,切实改造自我。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