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摄影艺术展览
定格美的记忆
全省首个创面
修复中心挂牌
深山小站的苦乐变迁
取消行业人群限制 给予更大优惠
提高标准 严格要求 突出特色
确保我市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要使暴恐分子成为
“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五一”哪里好玩 记者提前打探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深山小站的苦乐变迁

(上接一版)当了13年线路工区工长的李泽亮膝盖下有两块厚厚的老茧,这是他长年测轨道曲线留下的印记。“普通的山地线路是10米一测,这里的标准是2.5米。” 李泽亮说,测量时得跪在地上,眼睛才能和轨道保持水平,“工作时简直是一步一跪,没办法,要提高线路养护质量,只能这样。”

为了保证线路安全,李泽亮已经9年没有回家过年了。李泽亮说:“说实话,不想走是假的,可一旦离开,心又总是悬着,我这辈子算是交给铁路了,这18公里线路能平平安安,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与其他站区比,孔庄站还有一个特殊工种:捅山工。捅山工也叫桥隧工,沿铁路两侧峭壁多,汛期风吹雨淋,时常有碎石掉到铁路上。每年春秋两季,捅山工爬上铁路两侧的山头,寻找、清理活动的石头。

孔庄站区有7名捅山工,今年48岁的涂郭长已捅了十几年山。工作时,他和工友们抬着绳索,背着工具,从陡峭的山坡登上山顶,再从30多米高的悬崖上吊下来,检查石头,测定危石处所,排除松动的石块。

记者到来时,涂郭长的捅山任务已经结束,正在为“看山”做准备。从5月1日,他要带着生活用品,到位于大山深处的危石看守点,开始历时5个多月的野外独居生活。“从5月看到10月,捅山工得住在看守点附近的窝棚里,两个小时巡视一趟,风雨越大,越要盯紧。” 涂郭长说,干得久了,这桩别人眼里的苦差事,在他已经充满了乐趣,“这片山每块石头我都熟悉,交给别人我还不放心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