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宝林:治病救人最要紧
《盛世庆典》喜获
郑州摄影展优秀奖
遗失声明
新郑为千余名工伤职工
发放待遇1467万元
基层风采
“百千万”文化惠民 为幸福生活加码
xyx452
xyx453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百千万”文化惠民 为幸福生活加码

本报记者 沈 磊 高凯 文 / 图

阳春三月,伴随着春风,一场清新的文艺风正漫过树林、村庄,吹遍新郑大地的角角落落。

自今年3月底起,新郑市在持续开展“六个一”文化惠民工程的基础上,提出实施“百支队伍、千名骨干、万家欢乐”文化惠民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幸福生活添彩加码。

“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即在全市社区(村组)打造百支文艺队伍(为每个社区〈村组〉扶持组建1~2支文艺团队、1支文化志愿者团队)在全市培养千名文艺骨干(为每个乡镇〈街道、管委会〉培养15~20名文艺骨干,为每个社区〈村组〉培养5~10名文艺骨干),在此基础上变送文化下乡为种文化下乡、变群众为演员,让群众成为文化的主角,实现全民参与、万家欢乐。

4月30日,在新郑市梨河镇文化站,院内尤其热闹,观众席里的百十个凳子早早都坐满了人,两边的墙根下也扎堆站满了人,扶老携幼,最显眼的还是穿着靓丽演出服的各村代表队的演员们。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一件事——“梨河镇第二届广场舞大赛”的开演。

在激昂的音乐声中,该镇经过初步筛选后的12个村代表队轮番上场表演,流畅的动作、变换的队形、自信的表情,尤其是演员脸上那发自内心的喜悦表情,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记者也沉浸在他们的表演所迸发的活力当中,丝毫感觉不到这些表演者是一群朴实的村民。

获得此次比赛一等奖的刘吉安楼村代表队领队范艳敏告诉记者:“我们村本来就有跳广场舞的传统,‘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开展以来,镇里又给我们派来了指导老师,如今群众跳广场舞的热情更高了。”今年62岁的万喜英老人,是队里年龄最大的,谈到跳广场舞的好处,老人说:“天天晚上都到村里文化大院跳舞,现在身体好了,心情也好了。”

在新郑“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中,广场舞培训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具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新郑将广场舞作为第一批培训内容。截至目前,共培训400余名文艺骨干,经过培训的学员目前都已回到各乡镇、各社区进行业务指导。该市梨河镇举行的广场舞大赛只是全市各个村(社区)广场舞开展热火朝天情景的一个缩影。

除了广场舞培训之外,该市还组织戏曲专业人员对120余名戏曲爱好者进行专业培训;聘请开封、原阳的盘鼓教练,分两轮对该市12个乡镇盘鼓队进行一级培训;由该市剪纸专家赵霞对全市的30多名剪纸爱好者进行培训。目前,共组织各乡镇文艺骨干培训9期,在全市组建广场舞队、大秧歌等文艺队伍400余支,通过传、帮、带带动该市近3万余人得到文艺培训。

“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不仅点亮了新郑广大人民群众的新生活,更展现了新郑人的精神风貌,在追求幸福生活中,文化的味道正越来越浓。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