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追忆侠影芳踪
广肚与皮肚
汉代妇女敢“休夫”
《美妙的瞬间:
普希金诗选》
石狮
lh4540
lh4523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追忆侠影芳踪

霍无非

北京护国寺街9号,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居,他一生的最后十年,是在这里度过的。

朱漆大门的上方悬挂着邓小平题写的匾额:梅兰芳纪念馆。进门,梅兰芳的汉白玉雕像就立在翠竹相伴的墙下。这座占地约一千平方米的普通四合院倒不如说是三合院更恰当,没有南房,正院仅有正房及东西厢房,正院外入口处有一幢青砖平房,与正房相对,1986年建成梅兰芳纪念馆后,作为展览室之用。

展览室内近百张图片和文字说明,记录了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生涯和各种社会活动。室内梅兰芳各个时期的舞台艺术照弥足珍贵:在《木兰从军》中饰花木兰,在《天女散花》中饰天女,在《洛神》中饰洛神……尤其是梅兰芳执扇生活照和在《生死恨》中饰韩玉娘的化妆照,眉目传神,手势细腻,光彩照人,气质儒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步入正院,两棵秋海棠和两棵柿子树枝繁叶茂地分别置身庭院的四个角,结满硕果,海棠的果实还泛着青,而红柿子已如小灯笼挂在树上,压弯了枝,枝叶和果实在雨中滴着晶莹露珠。梅兰芳生前常在树下练剑习拳、教授弟子,会见友人,是他研讨、推广京剧艺术,参与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这一传统源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来京的外国友人都要求把登长城、观梅剧、访梅宅放在活动日程内。梅兰芳的这处住所比以往简朴多了,但他好客秉性不改,常在这里举行茶话会,品茗畅谈,结识国际友人,宣传、交流各国民族传统艺术,为京剧走向世界做出巨大贡献。

院子的西厢房陈列着名人字画,有梁启超所书《楞严经》八条幅,张謇所书八言对,陈三立所书寿对等,都是梅兰芳生前珍藏友人所赠的字画。梅兰芳是个博学好问,多才多艺的人,曾拜王梦白、齐白石等人为师,学习书画艺术,借以丰富生活,汲取艺术营养,并达到精深的造诣。日寇侵略中国期间,他蓄须明志,息影舞台,在家写字作画,甘于清苦生活,冒着生命危险,巧妙与敌周旋,坚决不为日伪演出,表现出凛然大义的民族气节。

正房是梅兰芳一家的住所,包括会客室、起居室、书房等,均按原样摆放,大厅有几件古式桌椅、古瓷器,古色古香,其他房间倒摆放了一些沙发、皮箱、收音机等用品和杂物,较有现代化,特别是一面长条大镜悬挂墙上,是仪表整洁的梅兰芳每日梳理发型和练功照镜所用,从中可见他一生的修养爱好。

东厢房陈列着梅兰芳舞台艺术的精华,图文并茂地展出他饰演女性人物的12种标准身段:“托物式”、“搬物式”、“指式”、“羞式”等,惟妙惟肖,颇具古典戏剧的魅力。尤其是他经过多年对生活的观察和艺术积累,对不同女性角色的年龄、身份、处境、心理深思熟虑,反复揣摩,借鉴洛阳龙门石刻和太原晋祠侍女塑像,推陈出新,创造了54种旦角表演手势和指法:“含苞”、“映日”、“吐蕊”、“斗芳”、“掬云”等,纤纤细指,变幻无常,运用起来非常讲究,如在《生死恨》饰韩玉娘的化妆照中,用的手势是“承露”,把人物端庄沉稳的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霸王别姬》中,他饰虞姬,舞剑时用“怒发”手势,与项羽大势已去,四面楚歌,“亮剑”激励军心又难掩失望的凄然之情十分贴切。手势和指法配以身段、表情、眼神、唱腔等综合表演技法,既不脱离中国戏剧的规矩,又达到美的艺术效果,被许多中外艺术家称为一绝,前苏联一位作家评论:“梅兰芳的手指创造了舞台的深度”。房内,还展出了梅兰芳曾用过的部分戏装、道具,其中《贵妃醉酒》的戏装华丽富贵,色泽鲜艳,不减当年。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这是梅兰芳的座右铭,他的故居,成为追忆侠影芳踪的圣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