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辣味批评”方能“排毒治病”
公务员招录
急需一部“程序操作法”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虽有成效还需坚持
形式主义害死人
高考“品德加分” 执行需加点谨慎
比山寨建筑
更可怕的是山寨思维
高校“毁人”专业需年检
领导干部究竟该如何面对监督?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高校“毁人”专业需年检

毕业季临近,新一届大学毕业生纷纷踏上求职路。然而,毕业生们正遭遇着“拿文凭易、找工作难”的现实尴尬。“不要报法语,就业已经饱和。”“别报新闻,那完全是个坑!”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网友在微博上吐槽高校的“毁人”专业。(5月24日新华社)

在招聘与就业领域,有一个很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大学生“怀才不遇”,只能感叹读书无用,毕业即失业,拿文凭容易、找工作太难;另一方面,是企业“求贤若渴”,又不得不感叹:学生素质一年不如一年。而其中,一些专业因为“毁人”不倦常被提及,如几乎每所学校都有设置的英语、计算机等专业。就我个人而言,大四时导师的一句话仍记忆犹新,“我们计算机专业学的都是几十年前的知识。”大学所学知识与市场不能有效对接,其实是很多专业的“通病”。

这一切的根源,说穿了,仍是一个问题,即大学的盲目扩招、盲目设置专业,而在这背后,并不具备与之匹配的科研能力、师资力量。很多情况下,一些专业的设置,不是学校要主打这个专业,而是这个专业很热门,大家都设置所以自己也跟着设置,这样的做法,是很不妥当的。

正如网友调侃所言,中国高校是世界上唯一不需要对自己产品负责的地方。这样说,或许有些过分,但话糙理不糙。高校对于自己的产品——学生,应该保持负责任的态度。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合理设置专业、切实提高办学质量,才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眼下,在高校设置专业已经把关审核的境况下,我们可以借鉴汽车的年检制度,呼吁对高校专业设置进行独立的第三方“年检”,对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专业进行综合测评,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来把关。毕竟,只有学校的专业设置不再“坑人”了,大学生毕业时的素质才不会“坑爹”,也才能遏制“毁人”专业的诞生。 龙敏飞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