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新郑综合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石 山 近日,新郑市市直中学退休教师李存到该市农商银行取钱,出银行门后发现多了500元钱,随即返回退给银行,面对银行女柜员的连声道谢,李老师表示这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对李老师的行为,我们必须点赞。 任何人的日常表现,都源于其长期生活中行为习惯。李老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信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见微知著,笔者相信她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教学上,都是一个重“德”的人,这样才使得她在拿到多余的钱的时候,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毫不迟疑地返回退钱。 其实,很多人在生活中都遇到过类似的场景,只不过结果没有李老师处理得那样干脆。有些人在有悖于传统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情况下,或是曾经犹豫,但终不能抵御诱惑,或是感觉无伤大雅,蝇头小利无损“自身清白”而获取“额外的利益”。 生活中,面对道德的抉择,犹豫不可取,而感觉无所谓则更不可取。我们国家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更兼流传众多道德箴言。如今在面对老人倒地时,我们却在“扶”还是“不扶”的道德选择上犹豫困惑,整个社会的道德勇气如何从高处遽然跌落可见一斑,当前的道德困境不得不令人扼腕。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向善的力量,它告诉我们要做好人,过有道德的生活;还有一种“平庸的恶”的力量,它会综合种种善良人吃亏的“前车之鉴”,消解着人们内心善良的愿望。在两种力量的博弈中,要么良善胜出,选择出手相助;要么“平庸的恶”胜出,选择袖手旁观,随之带来的会是道德感的普遍缺乏和行为动力的减弱,最终将导致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 追求道德的目的是让人过上美好的生活,享受生活的美感和人性的温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道德冲突,要坚定自己的道德信念,克服内心矛盾,做出合理的行为抉择并付诸行动,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