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文静 通讯员 陈亚飞
“咱社区,是福地;百姓事,网格系;建设好,靠同力;本公约,要牢记……”昨日,铭功路街道二道街社区里很是热闹,三五成群的居民聚在社区宣传墙前诵读“三字经”。这些朗朗上口的“三字经”便是街道、社区、居民共同编制的“社规民约”。
这份“接地气”的社规民约历经数月修改完善。“我们的社规民约不仅把计划生育、生产安全、帮扶救助等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内容进行了言简意赅的说明,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融入其中。”铭功路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社规民约是由街道引导、社区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并讨论通过的。在制定过程中,街道开设电话热线收集建议,并发动党员干部走入网格,进门入户,与居民面对面交流,征集群众意见。为让社规民约易记、易懂、易行,街道还邀请辖区文化素养高的居民,对社规民约进行反复修改,把社规民约变成了通俗易记的“三字经”,最后各社区分别召开居民代表会议确定通过。
社规民约是铭功路街道社区管理创新的新举措。一直以来,铭功路街道把引导居民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作为居民自治的基础进行不断探索,形成了独特的街道文化。街道以孝文化、中华古诗词、传统节日为主题,在辖区6个社区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墙、文化街,使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培育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建设好社区这个‘大家庭’,我们每一位居民都是主角。我们有权利享受社区的和谐,也理应为之尽一份责任。”西后街社区文化带头人董秀兰说,践行公约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目前,各社区已展开“社规民约”进网格、进楼院、进楼栋活动,通过与居民签订社规民约承诺书、举行社规民约知识竞赛、制作社规民约楼栋贴、宣传社规民约遵守模范等形式,扩大社规民约的知晓率和群众参与率,共同营造社区文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