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素质教育的郑州实践
“郑州制造”创新基因始于8000年前
反恐要打早打小打苗头
大气污染防治
条例月底二审
人员密集场所布控
全天候武装巡逻
安全生产采访团
今日开启中原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揽泥土艺术 成色彩华章
“郑州制造”创新基因始于8000年前
大型系列报道之三

郑州报业集团记者 辛晓青 实习生 王丹桂

土与火交织,造就辉煌的艺术;泥与水交融,谱写悠扬的旋律。陶器,以其独特的魅力,开启了“郑州制造”由粗糙走向精细的序幕。而郑州的先民们,也在中华文明史上,写下创新的精彩篇章,8000年前在制陶中加入砂粒增加陶器的耐热性,成为陶器发展史上的关键创新。

从1万年前李家沟遗址出土全国第一批陶器,到8000年前裴李岗文化时期制造出夹砂陶,再到5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的精美彩陶,郑州作为中国陶器的发源地,以其独特的创造力引领中华文明数千年。

新郑裴李岗村遗址:

8000年前的“熟料”

当所有先民们还在用传统的方法制造陶器时,郑州的先民却开始尝试创新,在陶制炊器中加入砂粒以增加耐热性。大胆敞开想象之门,如果8000年前已经开始贸易,“郑州制造”的陶锅一定将是最畅销的产品。

翻开五彩斑斓的郑州陶器制造史,上可追溯到1万年前的新密李家沟遗址。从该遗址出土的陶片看,那时的郑州先民们已掌握了原始制陶技术,并初具规模。至2000年后的裴李岗文化时期,陶器制造已趋于成熟,器形种类繁多,纹饰也逐渐多样化。更令人惊奇的是,智慧的郑州先民们已学会在炊器中配入砂粒,以增强陶器的耐热性能。砂粒的使用,与现代陶瓷工业中所使用的熟料颇为相似,足见8000年前的郑州先民们已掌握了成熟的制陶技术,并开始了创新之路。

大河村遗址:

精美彩陶问世

查阅郑州的陶器文明,不得不提到大河村遗址,那里出土了大量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的彩陶。一个用于部落结盟时或重大礼仪活动时、首领对饮的双连壶,更是成为中华彩陶中的精品。作为仰韶文化时期的代表,大河村遗址中出土的彩陶,标志着制陶工艺又迈入一个新阶段。 (下转三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