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郑在巨变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三出号外 重磅消息火速传
两度停复 几经磨难步更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两度停复 几经磨难步更坚
[风雨之后见彩虹][日报晚报齐头并进]

《郑州日报》的成长史可谓一波三折,从1949年7月1日创刊至今,先后经历了两次停刊。先是在三年自然灾害被迫停刊,1963年10月22日得以复刊,又在十年动荡中再次遭遇停刊命运,直到1980年才以全新姿态再次亮相。

65年,往事并不如烟。回首历史,我们会发现,面对时代给予的每次磨难,《郑州日报》都回馈以更加灿烂地绽放。展望未来,我们还有什么借口不继续前行?

[ 磨难之中显力量]

1949年7月1日,《郑州日报》正式创刊出版,创刊号为四开四版,竖排,繁体字,每份报纸零售价为15元中州币(1银元=200中州币)。据统计,到1955年,《郑州日报》平均每期发行量已达7107份。

突如其来的三年自然灾害,让报社陷入困境。1961年1月25日,《郑州日报》宣布停刊。为解决职工生活问题,报社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投入到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运动中去,在南十里铺和南柴郭村共租地60亩,种植粮食和蔬菜,下放一定数量的干部工人在那里积肥、生产、管理。历史资料告诉我们,仅在1961年,报社办农业的收获就有:各种蔬菜5万斤,红薯1.4万斤,各种粮食2000多斤,这些收获,对提高职工生活起了很大作用。

停刊不停志。即使是停刊期间,报社编辑部还是圆满完成市委交给的编写《红旗公社史》和《郑州市文物志》的任务。

1963年2月,中共市委做出决定:停办两年的《郑州日报》要尽快复刊,复刊后改名为《郑州晚报》。经过反复讨论,《郑州晚报》的办报方针确定为: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宣传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同时,注重反映生活,指导生活,干预生活,丰富生活。

1963年10月22日,在郑州解放十五周年纪念日,《郑州晚报》创刊号与读者见面,为四开四版,零售价3分。创刊号一版载有《致读者》,里面说:“这张报纸要办得好,需要我市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来爱护它、帮助它和培植它……我们将根据各个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多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生产、学习和生活中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报纸永远迸发着群众智慧的火花,永远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风雨之后见彩虹]

好景不长,“文革”来袭。1967年1月7日,《郑州晚报》因被红卫兵查封而停刊。停刊后,报社群众组织联合编印出版《红色新闻》,专发新华社电讯稿,一天一期,共出了十期。此后,1967年1月25日,一部分群众继续出版《郑州晚报》,直到1967年7月25日彻底停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出现了拨乱反正、百废俱兴的新局面,一些在“文革”中停刊的晚报相继复刊或准备复刊。1980年,市委决定成立《郑州晚报》复刊筹备组,6月27日,市委常委会通过:《郑州晚报》复刊筹备组由安孚麟、楚江、宋毅三人组成。复刊筹备工作正式开始。

1980年9月26日,首次公开招考编辑、记者。报考者50人,经考试合格被录用的有27人。其间,报社还从机关、学校、工厂选调了一些人员到郑州晚报社担任记者编辑工作。

1980年10月22日,在郑州解放32周年纪念日,《郑州晚报》出版试刊第一期。并在《试刊致读者》中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到12月27日,《郑州晚报》共出试刊10期,每个版面的栏目轮番出现,报纸的办报方针和特点得以全面体现。

1981年1月1日,《郑州晚报》正式复刊,报价为每份2分,月价5角。

从那以后的20年,乘改革开放东风,《郑州晚报》实现跨越式发展,发行量和广告经营在郑州市一直是无可争议的“老大”,印刷技术也是国内一流。

[日报晚报齐头并进]

时间进入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的郑州报业市场给报社提出了新的挑战。2002年,报社计划恢复出版《郑州日报》,全新改版《郑州晚报》。

2002年5月30日,“郑州日报社挂牌暨郑州日报恢复出版,郑州晚报改、扩版庆典”在新闻大厦前隆重举行,《郑州日报》当天正式复刊,出版四个对开版的纪念特刊,并在头版刊发编辑部文章《踏着时代的节拍——〈郑州日报〉复刊致读者》。至此,阔别郑州市民41年的《郑州日报》重新回到读者视界。

新改扩版的《郑州晚报》也在当天出刊156个版,推出100版改版纪念特刊《倾城之恋》,甫一亮相,便引起社会轰动。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