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郑在巨变 上一版3  4下一版
衣帽取人 引发全城大讨论
读者来信 倒逼官员作检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 报纸上登了两封读者来信][ 开始了一场三个月的大讨论]
衣帽取人 引发全城大讨论

□本报记者 张乔普

50年前的《郑州晚报》,以《以衣帽取人是什么思想?》为题,展开了一场持续三个月的大讨论,让绿城市民接受了一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大洗礼。

翻开这几天的《郑州日报》,套红的“为民务实清廉 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栏里,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被生动践行。无独有偶,50年前的《郑州晚报》上,一场持续三个月的大讨论,让绿城市民接受了一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大洗礼。

[ 报纸上登了两封读者来信]

1964年10月27日,本报发表了两封读者来信,一封是批评郑州市大兴茶社,信中说,有位四五十岁的农民想买碗白开水,但服务员冷冷回绝道:“茶社只卖茶水,不卖白开水。”另一封信是对郑州市马豫兴饭店提出批评:有个农民看到饭店里卖小笼包子,正向别的顾客询问价钱,一位服务员就不耐烦地冲他说:“你没事往萝卜地里转悠去。”读者对这样无理对待农民顾客的错误态度很不满意,要求有关部门纠正这种以衣帽取人的旧作风。

马豫兴饭店、大兴茶社对待农民顾客错误态度的反映和揭露,立即引起读者的热烈反响,纷纷来信表明自己的看法。

[ 开始了一场三个月的大讨论]

1964年11月15日,以这两件事为背景材料,本报以《以衣帽取人是什么思想?》为题,在报纸上组织讨论。讨论提出三个主要问题:对待顾客应不应该以衣帽取人?为人民服务应不应该怕麻烦?如何处理降低费用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关系。

讨论中,不仅有《劳动人民应当受到尊重》、《这种服务态度与社会主义格格不入》这样观点鲜明的文章,也有认为《马豫兴的服务员做得对》的读者来信。以此为开端,这个讨论专栏,几乎每天在二版的头题出现,本报开始了一场持续3个月时间、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题的、影响深远的大讨论。

[ 一场广泛参与的思想大洗礼]

大讨论一开始在全市商业服务行业中进行,广大商业职工积极参加,他们一方面向报社写稿,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一方面在商店内广泛展开座谈讨论,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热情服务顾客的活动。随后,全市的工人、干部、解放军官兵、教师、学生以及医务工作者等多种行业的人员也参与讨论,他们热情来稿,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次讨论历时3个月,共收到1350多件来稿。

1964年2月15日、2月18日、2月26日、2月28日,报纸讨论结束后,本报连续刊发《反对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为熟人服务还是为人民服务》、《满怀阶级感情做好小生意》、《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四篇编辑部文章,文章旗帜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商业人员是光荣的人民勤务员,是党的政策执行者,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大讨论,“真正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这组文章作为大讨论的总结,也使这次讨论形成了一次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思想大洗礼”。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