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郑在巨变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关注民企 探访吃喝一条街
伸张正义 监督揭丑燕蓉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关注民企 探访吃喝一条街
[ 靠真诚获采访对象理解 ][ 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 ]

□本报记者 武建玲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同志南巡并发表重要讲话,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姓“资”姓“社”之争,像春风吹拂下的冰面瞬间融化。

这一年12月,《郑州晚报》刊发《霓虹灯下……》系列通讯,对被市民称为“吃喝一条街”的金水东路上的几十家高档酒店进行报道,这组关注郑州民营经济发展的报道引起巨大反响。

[ 好奇心是采访动因 ]

虽然决策层对于“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的发展思路已经明确,但在计划经济中生活了多年的老百姓对快速发展的私营企业及快速致富的私营企业主还是有着种种非议。

作为郑州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代表,上世纪90年代初金水东路上一字排开的几十家豪华酒店,一家比一家装修得漂亮,一家比一家高档,一到夜晚更是霓虹灯闪烁,流光溢彩。一般老百姓很少光顾这些高档酒店,对其服务及经营者充满了神秘感。究竟该怎样看待这些豪华酒店?能否揭开罩在这条街上的神秘面纱?《郑州晚报》记者郑菡、蔡肖敏决定进行一次深入的采访。

采访一开始,她们从有关部门获得了一组数字:遍布郑州大街小巷的几千家饭店,国有的仅占0.7%, 99.3%属于私营性质。私营饭店能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站稳脚跟,凭的就是服务的高水平、饭菜的高质量、酒店的高档次。这些现象更促使她们去“吃喝一条街”探个虚实、寻个究竟,于是她们开始了长达半个月的采访活动。

[ 靠真诚获采访对象理解 ]

采访进行得并不顺利。据郑菡、蔡肖敏回忆,她们最初去采访时碰到了软钉子,酒店老板们对她们并不热情,她们面对的全是冷静的面孔,遭遇的是有礼貌的一问一答,这种气氛很难进行深入交谈,但两位势单力薄的女记者仍然三番五次找上门去。看到她们一次次乘坐公交车从西区跑到东区去采访时,老板们不好意思了。慢慢地,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多了几分真诚和理解,谈的问题也就越来越深入了,涉及财产、家庭、经营策略等话题,霓虹灯笼罩下豪华酒店之间的竞争是他们谈论最多的内容。

在众人眼里,“白吃一条街”上的老板似乎个个腰缠万贯、神通广大、神秘又不可一世。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他们并不像外界传得那么神秘,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家庭出身比较低微,也没有什么过硬的社会关系和后台,都是靠自己一步步的苦心经营才在“吃喝一条街”占了一块地盘。

采访者纯客观的报道态度和对采访对象的理解,让老板们渐渐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创业艰辛及生活困惑一一向采访者道来。在霓虹灯的背后,老板们都有一本满含血与泪、屈辱和痛苦的辛酸创业史。他们也有和常人一样的善良心肠和无奈情绪,只是他们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学会了在生活的夹缝中不懈的奋斗。即使竞争激烈,他们也决不走回头路。用他们的话说是“你不走,社会推着你走”,“骑到老虎背上,下不来了”!

[ 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 ]

对“吃喝一条街”上的豪华酒店,当时群众有各种看法,其中最多的是反映他们宰人的“狠”和偷税的“滑”。记者采访时,了解了他们收费高的原因,加深了她们对私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主的认识与理解。记者还采访了税务部门和专家学者,对如何促进私营企业依法经营、如何正确认识私营企业的作用等提出了思考。

此组报道让人们对“吃喝一条街”的酒店及其经营者有了了解,也加深了大家对私营企业主的理解。由于对当时私营企业的迅猛发展给予了较为具体的报道与深入的思考,《霓虹灯下……》、《霓虹灯的背后……》、《霓虹灯引发的思考》系列报道获得第三届“中国新闻奖”通讯类三等奖。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