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郑在巨变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关注民企 探访吃喝一条街
伸张正义 监督揭丑燕蓉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伸张正义 监督揭丑燕蓉园
[“燕蓉园”引发众怒] [媒体舆论监督的力量]

□本报记者 汪 辉

时隔22年,提起当年燕蓉园丑闻,不仅郑州老市民至今仍记忆犹新,当时报道主笔记者,现市记者协会副主席张利民亦感慨不已。6月10日,远在海南的张利民,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语气仍带着沉重。他说,财大气粗的燕蓉园暴打顾客事件发生后,《郑州晚报》首当其冲地站出来,为被殴顾客仗义执言,在头版重要位置将这一恶劣事件曝光,连篇累牍的报道持续发酵了半个月,终于让不可一世的“土豪”公开道歉……

[郑晚记者勇揭黑幕]

张利民回忆说,1992年10月23日下午,郑州大学老师程爱学与两位同学携一儿童到燕蓉园聚餐。饭罢,服务员报价105元!经再次核算,餐费需付65元,而账单上则表明,全部餐费只有61元。较真儿的程爱学坚持要见饭店经理面陈意见。僵持中,店老板张学勤露了面,几个彪形大汉把程等3人带到操作间墙角处后,一顿猛打。

次日中午,鼻青脸肿的程老师等找到郑州晚报社,时任《瞭望塔》负责人的张利民接待了他们,听着几位受害者的诉说,张利民脑海里立即浮现出一年前由他执笔的一篇报道:

1991年9月7日深夜,顾客小韩和小兰在粤香园就餐后发生争吵,餐馆经理出面调停,退还了菜钱。不想,他们出门后被餐馆4名保安拦住,几名餐馆工作人员对他们一阵爆打……

巧合的是,这两桩案件的事主是同一人,即那位张姓老板。一番缜密求证、多方采访之后,张利民与张老板展开正面交锋,张老板一开口就说要多少钱摆平;一看此招不灵,又满不在乎地要求晚3天见报——“因为这几天有全国大型会议在郑州召开,饭店生意正好着呢……”

而这一次,这个不断惹事又屡屡摆平的张老板失算了,10月29日,《燕蓉园食府曝出一桩丑闻:经理张某唆使人员对顾客施暴》见诸报端,晚报拉开了前所未有的舆论监督序幕。

[“燕蓉园”引发众怒]

一石激起千层浪,燕蓉园事件见报之后,街头巷尾的话题基本上离不开这个事件;报社所属辖区派出所所长专门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已动员全所民警保护记者安全;市电信局领导听说报道“燕蓉园”事件需要通信设备时,破例紧急开通;郑州电视台派出报道团队配合晚报,对此事件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报道……在晚报内部,总编室内的老报人亲自执笔审编稿,撰写言论……

1992年10月29日,时任市委书记张德广看了报道后,当即写下批语:“如此恶劣粗野,应严查重处。连续报道处理结果,努力创造一个开放的良好环境。”

10月31日,在市人大法制委召集的“燕蓉园事件”情况汇报会上传出消息,参与殴打顾客的两个主要凶手已经被公安机关抓获。11月2日,由二七区政法委、区综合治理办公室及工商、税务、物价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进驻燕蓉园食府,令该店停业整顿。此后,负责人张学勤两度写出“致歉书”向广大顾客检讨致歉。

[媒体舆论监督的力量]

谈及燕蓉园食府殴打顾客事件,当时的市领导说:“服务行业要抓住这一事例,广泛展开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服务意识,端正经营作风,在改革开放中树立社会主义文明经商新风尚。”

至今,张利民仍认为,燕蓉园殴打顾客事件,只是当时社会转型期丑恶现象的一个缩影,而新闻部门在这一时期发挥了它特有的舆论监督功能,对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和一个地区的政治稳定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纵观“燕蓉园”事件的整个报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成为郑州优化服务环境,迈向现代化商城的转折点。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